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重点内容,这不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社会的需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协调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最终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关于信息技术的概要分析
(一)曾经的教学内容分析
以前,信息技术课还叫计算机课或电脑课。课上教给学生的只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键盘、鼠标、文字录入、文字处理、程序设计等。学生学习的大多是比较枯燥的操作,如指法训练、文字录入训练等。因此,当时教师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强化操作训练。起初,大家使用的是一些简单的游戏软件,但这些软件速度慢、干扰信息多,并不合适教学。
(二)现在及未来的教学内容展望
从最初的程序设计到局域网应用,从互联网初级应用到流媒体的应用,从翻转课堂到混合式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时下最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必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些电子微观世界内容、大型计算机的运作场景都可以更加真实地呈现出来。
二、在核心素养下完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操作训练
如何将学生现在的2D思维模式以及初步形成的3D思维模式扩展到实景思维模式,将是对信息技术课程一次大的挑战。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局限性也将随之打破,硬件资源不再是局限学生思考的枷锁,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到一些大型项目的数据分析、计算、统计等工作之中。我们的课程将会跳出学校的框架,从原来的众生统一的内容走向更加自由的自主选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可能会更加碎片化与个性化。因为学习内容是人工智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推送给学生的。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最适合他的学习计划、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等。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我们可以为学生做的还有什么。
(二)培养实践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发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感悟学科知识的价值,产生学习兴趣。关键能力是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为生活实践所用的能力。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认知,挖掘知识要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如在教学“搜索技巧”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利用计算机,以互联网资源的搜索资源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搜索方式?”学生马上可以想到很多种搜索方式。这时,教师可以将各种搜索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随即展开师生交流,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方便。
(三)开展合作交流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合作探究,这一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是构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元素。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同一个问题或一系列问题展开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逐步提升学习信心。如在教学“IP地址”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这一的抽象的概念形成具体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我市公安局利用信息技术成功破获了一起诈骗传销案件,侦破这一案件的关键就在于‘地址’。”听到这里,学生会对这一案件充满兴趣,并产生疑问:“是什么‘地址’竟如此厉害?”由此,教师便可导入教学,围绕要点展开讲解。随后,教师可开展小组交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IP地址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第二,IP地址有哪些功能?”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归纳总结,完善认知。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建立合作学习的意识,为后续探究更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
(四)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虚拟世界中,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的言语不受法律限制,以至于随意伤害、诋毁他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法律法规,让学生自主遵守网络章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虚拟网络中,不仅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要积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将注意力放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与进步上,对于接收到的新观念,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理性判断。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世界,都要遵守“人”的准则,努力成为一个维护网络治安的合格使用者。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明确在虚拟世界能做与不能做的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引入实例,让学生在熟悉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初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产生崭新的认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问题与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采取课堂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合作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芳.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8).
[2]张晓文.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