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习惯性流产即患者多次宫外受精卵着床或者在妊娠28周内流产,缺少特异性表现,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因素构成复杂,常见因素是染色体异常、免疫因素、生殖系统感染、子宫畸形、黄体分泌不足等[1]。习惯性流产导致妊娠风险显著增高,对母婴健康具有不良影响,常见不良妊娠结局。叶酸是妊娠期机体所需微量元素,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针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叶酸用药的目的是改善母体健康状态,促进成功分娩。本文从2023年1月~12月妇产科接诊的习惯性流产病例70例,说明叶酸用药方法,分析药物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12月70例习惯性流产病例,A组35例(黄体酮+叶酸),年龄(20~44)岁,平均(35.05 ± 6.12)岁;自然流产(3~6)次,平均(3.09 ± 1.35)次。B组35例(黄体酮治疗),年龄(22~42)岁,平均(35.11 ± 6.09)岁;自然流产(3~5)次,平均(3.13 ± 1.32)次。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方法
A组:(1)黄体酮注射液(厂商:折减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828;规格:1 mL:20 mg)肌内注射给药,妊娠开始起用药,20 mg/次,1次/d,直至孕16周。(2)叶酸片(厂商: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0872;规格:0.4 mg×60片)口服给药,5 mg/次,1次/d,叶酸治疗期间严格避孕,妊娠后继续用药,妊娠足月为止。
B组黄体酮用药,剂量、疗程同A组。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处理习惯性流产病例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化指标
治疗后,A组PL、HCG、E2、P指标>B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生化指标变化(x̄±s)
注:与B组比较,#P<0.05。
2.2预后情况
A组安全分娩率(97.14 %)>B组(85.71 %)(P<0.05),A组再次流产率(2.86 %)<B组(14.29 %)(P<0.05)。见表2。
表 2 两组预后情况[分,(x̄±s)]
3讨论
叶酸是治疗习惯性流产的常用西药,为水溶性维生素B。该药用药后可降低胎儿神经管先天性畸形风险,提高红细胞活性,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叶酸可促进多种遗传物质蛋白合成,对提高DNA、RNA活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促进胚胎健康发育,改善习惯性流产,促进预后[2]。
本次研究中,生化检测显示,A组叶酸用药后有效调节了孕妇激素水平,机体妊娠环境改善。
预后情况显示,A组有效预防再次流产,再次流产率低至2.86 %,97.14 %患者最终顺利分娩。B组流产风险较高,为14.29 %,安全分娩率仅为85.71 %,高于B组。由此可知,联合叶酸用药可改善妊娠结局,促进患者预后。
叶酸是习惯性流产辅助治疗用药,虽然无法根治习惯性流产,但是可改善患者健康状态,促进妊娠良性发展。内分泌紊乱、机体感染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诱发习惯性流产的常见影响因素。妊娠期母体叶酸缺乏较易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不良,引起胎儿畸形,增加流产风险。针对病情合理使用叶酸,可补充妊娠期所需微量元素,改善生化指标和机体内部环境,促进顺利妊娠。
患者备孕期间、妊娠前3个月科学服用叶酸具有积极意义。胚胎染色体异常主要是因为精子或者卵子染色体异常,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引起流产。针对此类患者补充叶酸,可防止染色体异常胚胎发育,促进预后。母体全身性疾病贫血、高血压、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病、糖尿病德国诱发的习惯性流产患者,通过叶酸治疗可抑制子宫肌层兴奋,舒张子宫肌肉松,缓解异常宫缩,促进胚胎着床,从而延缓分娩。针对子宫内膜较薄、受精卵难以顺利着床和发育患者,叶酸治疗可促进子宫内膜发育,促进胚胎生长发育,改善病情。有毒有害物质、放射因素较易引起母体免疫系统紊乱,造成母体对胚胎产生抗体,诱发习惯性流产,针对此类患者,无法通过叶酸缓解流产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应综合评估病情,针对性用药,促进科学治疗,尽可能减轻母体损伤,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针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时,使用叶酸效果较好。通过叶酸治疗,患者雌二醇、黄体酮、胎盘泌乳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显著激活,再次流产率降低,安全分娩率较高,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徐勤都,王丽云,董泗霞. 人胎盘片联合活性叶酸多种维生素片对先兆流产保胎患者Th1细胞因子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12):1841-1844.
[2]沈娟,舒晓芳. 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MTHFR基因C677T及A1298C突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03):32-37+42.
作者简介:周大雁(1970·12)女,汉族,学历:大专,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