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操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课堂上,学生通常只会被动地听,却不会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做。在新课改中,对教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要多向学生传递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不再是以理论知识的传输为主。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实验操作的相关内容,教师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给学生演示、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看,最后再机械地记住实验结论。相反,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用心思考。
一、设置趣味“微实验”
教师需重点关注微实验的优化设计,并对具体的导入氛围进行合理优化。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小实验的支撑下建立起良好的实验意识,端正对实验模块的学习态度,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更加集中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索当中。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体验,促使其对接下来的实验探索活动建立起良好的兴趣意识。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对“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形成更为准确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目标合理设置微实验。教师将“覆杯实验”有效导入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玻璃杯、白纸板、纯净水展开实验操作,先将杯中倒满水,然后用白纸板将杯口覆盖,之后倒转杯体,可以发现杯中的水并没有溢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一现象展开深入分析,探索大气压强所具有的内在含义,以及所包含的物理学特征。
一、营造学习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
在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打造高效课堂,俨然成为了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思路通常处于一种被禁锢的状态,在很多情况下,都得不到释放。除此之外,学生的天性也是同样如此的。本身初中学生这个群体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但是单就课堂表现来说,确实显得“苍老”了一些。在课堂中,教师只顾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从表现上看,可能是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紧跟着进行运转,对于物理这种学科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可以营造学习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例如,在教学《会跳舞的小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视频,给学生展示相应的景象,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节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有一个了解,认识物理世界中一些奇妙的现象,打开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就视频中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去思考诸如“为什么‘小人’会跳舞?”等的问题。这样一来,通过营造学习情境,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传递学习理念,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实际的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由于物理内容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往往很难彻底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还必须要能够通过对立面来证实物理理论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对教师来讲,要向学生介绍这种学习理念,意识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不要忽视它,认为其没有多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教学后盾,学校也应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教学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到传递学习理念,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经常地向学生进行理论的洗礼,提高实验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让他们重视自己操作能力的发展,不仅仅依赖教师作出演示,而是要经过自己亲身操作得出结论,这样才更有意义。一旦让学生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乐趣,那么他们便更喜欢研究、探索,而不再只是看书、做题。那么学生最终会发现,原来物理学习这么有乐趣,从此在他们心中就会埋下一颗种子。这样一来,通过传递学习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发挥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三、利用微课教学,抓准学习的重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教学课堂中,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使得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迈进了一大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实现课堂的改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校内的实验器材、设施有限,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可能无法拥有太多机会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对一些步骤的了解也不够清晰,所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利用好实验操作的时间,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微课教学,提前将实验步骤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抓准学习的重点。例如,在教学《小孔成像实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向学生传递实验操作的步骤。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任务是如何进行实验的,对实验步骤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掌握。紧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趁热打铁,锻炼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观看一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这样一来,通过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抓准学习的重点,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与此同时,解决了校内基础设施存在的一些缺陷。
四、提倡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群体为单位,倡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现代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更加广泛,它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课堂中的沉闷现象。在物理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而教师又不能随时随地的为学生解答疑问,这就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疑惑越积越多,不利于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实验,共同探索问题,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氛围。例如,在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共同探究物理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需要学生经过多次实验以后才能够得出。因此,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记录好实验过程、结果,保证每位成员都参与到了其中。这样一来,通过提倡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形成团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互帮互助。
结语:依前所述,在物理课教学实践中,实验模块所呈现的育人价值比较突出,能够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也能够促使其认识到物理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模块的优化设计,结合当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有效分析,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改进策略,对具体的活动教育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探究氛围,鼓励其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实验观,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实验规律,提高学生在物理学科范围内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