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崔美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崔美霞,.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 物理进展,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摘要:
教学改革思想的不断推进会优化课堂中的指引效果。各学科教学也在尝试新型策略,意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要主动优化传统教学中使用的乏味策略,要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为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让其完成创新化、多角度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满足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的不同需求。以课堂教学指引为基本方向,让教学目标、教学成果更加明确。在新高考背景下促进“事半功倍”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以新高考为主题背景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指引策略。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路径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基金资助:

前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促发展、提升认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课堂教学也如以上需求,实际上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勇于使用知识。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基于物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特色,让学生增强理解和基本学习热情。在实践中优化学生的思维视角,表现出更加高效、针对性的指引优势,吸引学生的参与。以新高考为背景,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化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限制学生发展的错误形式,会让教学达到最佳、最理想的效果。

一、原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授课原则
(一)以提升课堂引导质量为基本原则
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物理教师应认识到学科教学的意义和特色。要践行不同的方法[1]

首先,基于课堂教学实践,要以较少的教学精力投入获取高效的指引效果。新高考背景是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的体现,要最大限度降低理论知识传输的时间长度。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理性化的物理学习思维[2]

此外,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需求和实际能力选择方法。结合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特征,在资源库中搜索最佳的教学模式。借此,为物理教学插上“翅膀”[3]
(二)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眼界为基本原则
 新高考背景下的人才考量标准,从单纯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转向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物理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要不断拓宽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因此,高中时期的物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探索能力和实践意识为己任,要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多元化空间的塑造会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具选择性展现出自身的能力。挖掘出内在的优势,融合于物理学习的实际,让学生的探索眼光更加深邃。
二、方法——高中物理教学迈向新高考“快速路”的途径
(一)问题——思考的源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会为学生塑造思考的源泉。以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创设一定的问题,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也会改变传统教学晦涩难懂的弊端。让学生在有效的模式下完成知识的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牢固夯实。
 例如:在有关“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方法为学生展示视频资料。将行星的具体运行轨道和足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让学生增进对物理学习内容的了解。教师结合视频中播放的内容、以及讲解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就圆周运动加以思考,让学生具体探索圆周运动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以视频方法融合理论知识,加之教师提问的形式便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循序渐进完成探索,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情境——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主动探究。同时,让情境模式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课堂内以情境为基调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逐步迈向物理知识探究的阶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会让学生提升知识的运用欲望。
 例如:在“液体”的授课实践环节中,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液体表面具有张力的基本特点、以及具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个情境化的实验模式,首先教师借助钱币在水面上漂浮的实验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探究:“为什么钱币为金属材料却能够在水面上呈现出漂浮的现状?”随后,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再次呈现上述实验内容,却发现学生投放的钱币全部沉入到了水底。经过实验现象对比,让学生了解知识,、突破难点内容,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
(三)实践——探索的根基,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   
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如物理知识实际上会在生活中体现和有效利用,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可以组织生活画的实践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秉承于实际应用的视角完成物理知识的运用,减少学生的思维阻力。
例如:“摩擦力”知识是学生在初中时期、高中时期均涉及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基于摩擦力组织实践,让学生探索摩擦力的应用。结合实践案例,调动学生的激情。以“碰撞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发生碰撞的原因?以及减少碰撞的基本方式?冬季、以及夏天路面的特点,摩擦力的具体应用方式?活化学生的思维,让“用”的思想促进学生“学”的动力生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化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物理课堂的实际授课环节中基于新高考模式提出的不同要求,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同时,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求加以了解,尽量减少物理课堂教学的负面冲击力。教师考察新高考背景下提出的不同要求,了解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深化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经过。改变和创新的思维意识优化了课堂中的指引方法,会培养出综合发展的人才。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教师在此基础上仍然要不断尝试和探究,活跃课堂中的氛围,减少教学的阻力。以学生为中心夯实基础,促进学生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枝钦.新高考形势下学生生涯规划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以《功率——机车启动问题》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观察,2019,8(15):67+69.

[2]赵惠松.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浙江省物理新学考选考——新高考物理(浙江卷)评析及教学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9(18):54-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