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在眼科十分常见,由局部球结膜增生变性引起,发病率较高,胬肉较小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眼睛发红发干、视力减退、异物感等,这些症状给患者造成的困扰较大[1]。并且该病若不采取及时治疗,胬肉侵犯角膜时,可引起散光,胬肉遮挡瞳孔时,可影响患者眼部美观和视力,甚至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视力障碍等,故需及早治疗[2]。手术是现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段,手术虽效果显著,但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护理干预是一种比常规护理更综合、全面,更具针对性、个体性的护理[3]。本研究即探讨了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详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2023.1~2024.1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8~70岁,平均48.97±8.64岁)和研究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0~71岁,平均49.02±8.59岁)。两组资料对比显示P>0.05,可比。所有患者均经确诊,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将合并其他眼科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术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并协同患者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和检查,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情况,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基础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如下:
1.2.1术前护理。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年龄、对疾病的认知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健康教育,向其讲解翼状胬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风险、术前准备、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告知患者在术前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干燥,避免过多用眼,避免污水入眼,指导患者进行眼球转动训练、抑制打喷嚏和咳嗽;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以及各项准备,眼部滴抗生素眼液,从而为手术治疗做好基础;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观察患者负面情绪、性格特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疏导、鼓励,帮助患者减轻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1.2.2术后护理。体位护理,术后给予患者体位指导,告知患者在术后当天尽量平躺,避免转动头部,术后一周取健侧卧位;疼痛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疼痛护理,对于疼痛严重者,遵医嘱进行药物镇痛,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指导患者通过避免刺激、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感染的预防,术后密切观察术眼敷料是否干燥、清洁,有无渗血渗液,对于渗血渗液严重者,及时更换,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并密切监测患者白细胞水平、体温水平,为患者讲解用眼、护眼知识,告知患者不要按压、揉搓术眼,正确应用眼药水;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负面情绪,将手术结果告知于患者,使患者尽快安心,告知患者负面情绪的危害性,引导患者对心态进行调整,并带动家属给予患者关心、理解、支持、照顾、陪伴等,以此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不熬夜,戒烟酒,摄入充足、均衡的营养物质,注意护眼,减少不良刺激,并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眼部卫生,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自行调整药量,按时来院拆线,出院后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通过术后角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术后角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两组相比,研究组更短(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术后角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x̄±s)
3讨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数据调查显示,我国该病发病率约为9.9%[4]。该病的发生一般与外界刺激(烟雾刺激、长期日光照射、风尘刺激)、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炎症反应、遗传因素、泪膜异常、营养缺乏、病毒感染、解剖因素、免疫反应等有关,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度眼干、眼红、流泪等不适,若治疗不及时,胬肉持续增大可侵犯患者角膜,进而引起视力障碍、散光、眼球粘连、眼球运动障碍等,故需及早治疗[5]。目前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较多,手术是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切除胬肉组织而发挥治疗作用,手术虽效果显著,但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也尤为重要。
护理干预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病情严重程度、具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方式。相比以往采取的常规护理,该护理更具针对性、个体性,更适用于患者,并且该护理不仅重视患者的治疗、基础护理,还重视患者的其他方面护理,护理措施更全面、综合[6]。本研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了多种护理,综合、针对性的护理发挥了积极作用。结果显示,术后角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两组相比,研究组更短(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患者是显著有效的,分析原因可能与该护理更具个体性,更适用于患者有关。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该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蕾蕾.翼状胬肉患者切除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1,34(4):278-279.
[2] 刘人祥.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030(009):1545-1547.
[3] 朱秀芳,吴周泉. 护理干预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 (03): 385-386.
[4] 王润,赵莲,马可,等.羊膜移植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025(012):5-8.
[5] 邓芳.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20, 000(004):138-139.
姜忠贇. 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患者手术疗效影响的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 (23): 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