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营养杯育苗及造林技术
吉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吉平,. 樟子松营养杯育苗及造林技术[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162.
摘要:
林场决定使用营养杯展开育苗工作时,要根据苗木品种的不同来确定其生长习性,并结合营养杯的使用原理,研究提高苗木存活率的方法,科学管控林业栽种管理成本,最终目的是完成人工造林工作。新时期,各地区人工培育树苗是为了带动林业经济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林间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林场应提前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栽种管理流程。并规范林业工作者的行为,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以保障造林任务能顺利完成。
关键词: 樟子松;营养杯育苗;人工造林;林间管理
DOI:10.12721/ccn.2022.157162
基金资助:

樟子松是常绿乔木,有良好的观赏性,还可以用作绿化建设工作。而且,这种树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长势好。主要种植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当中,是林场在制定人工造林计划时,首选的一种树木。为节约资金,提高树种发芽率,林业工作者通常会考虑在工作中使用营养杯来育苗,相关工作流程如下:

1.樟子松营养杯育苗工作的基本流程

使用营养杯育苗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根据樟子松生长期的形状特点,制作营养杯。并要根据树木生长习性,调控土壤的营养度。同时,应优选高质量的苗木,有序展开基础培育工作。

1.1筛选树木

首先,应选择2年生的苗木,注意优选主枝干粗壮,枝叶茂密,且树叶、枝干上不存在虫蛀情况的健康苗木。选择苗木高度需控制在12cm以上,苗木地径需控制在0.3cm左右。其次,应选择带土移植的方式完成苗木运输工作。起苗时,还要关注苗木根系的生长情况,确保所选苗木的质量符合人工造林工作的基本要求。

1.2制作容器

营养杯根据造林需要而定,一般选用规格有三种,分别是:12*20、15*20、20*20。苗床制作尽量选择土地平整、交通便利、有水源、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沙、通风良好的地块培育苗木。苗床深度为25cm,宽度为1m,长度根据苗数量来决定,苗床底部要保证水平,避免浇水时出现积水问题。并且,每两个苗床中间需要预留出55cm的过道,以此来为苗木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1.3土壤配比

营养土采用黄沙土、松针腐殖土、山皮土,按照0.5:1.5:8的比例搭配。营养土需均匀筛选配置,去除土壤中多余杂质,利用1%硫酸亚铁溶液消毒,保证营养土具有较好的通风、保水、保肥性能。苗木装杯需要遵循“随起随装”的原则,苗木需要置放在营养杯中间,然后向杯中填入营养土。营养土填入需遵循“一铺平、二盖、三提苗、四铺满、五墩”的原则。

所谓一铺平,就是指将袋平放,然后装入30%营养土,让根系在杯中自然舒展;二盖就是指再铺入30%营养土,覆盖在苗木上;三提苗就是指将袋立起,然后轻轻提起苗木,从而让苗木立在袋中央,避免出现窝根的现象;四满就是指将土装满至100%;五墩就是指双手环绕袋按紧将营养土敦实。有序完成上述操作,是提高樟子松生长质量的基础前提。

1.4培育工作

将已经备好的营养杯,放入事先挖掘好的池子内,营养杯之间要贴紧,杯之间的空隙需要用土壤填实,然后再灌水,灌水要做到一次性灌透,通过灌水让装杯容器苗根系和营养土充分紧贴,在灌水后,如若遇到杯间、杯内出现空隙的情况,要及时的填平土壤,然后根据营养杯内墒情,在早晨或者傍晚适时浇水。同时,要避免营养杯内出现缺水、积水等情况。苗床内杂草需要及时清除,注意管控人畜危害。及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病害、虫害发生。在秋季,土壤上冻前浇透冻水,覆盖土壤以达到防寒的目的,将苗梢全部掩盖,防寒土壤厚度在4—5cm。翌年春季,在土壤解冻后才可撤除防寒土,然后灌水浇透。

2.应用营养杯展开人工造林工作的具体方法

在营养杯育苗工作结束后,应将樟子松移栽到实际的种植地当中,具体应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2.1确定时间

以东北地区为例,当地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冬季不适宜栽种幼苗,会造成幼苗冻伤的情况。通常应当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展开人工造林工作,也就是每年的4-5月份。由于每年的气候特点都有一定差异,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造林时间。

2.2整地处理

整地是提高造林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前期营养杯培育阶段就已经耗费了许多资金成本,如果不能科学展开整地工作,会造成苗木长势弱的情况,浪费资金。针对这个问题,林场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专业的整地知识,一般整地工作以清理土壤当中的杂物为主,包括杂草、石块以及其他植被的根茎。与此同时,要配合完成松土操作,并在晴朗天气集中晾晒土壤。整地工作要与营养杯育苗任务同步进行,以免延误最佳的种植时机,而影响樟子松的良好生长状态。

2.3移栽技术

将苗木连带着营养杯一同运输到林场的指定种植地点后,应在地穴中央挖掘种植穴,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去除营养杯袋,剪去盘根,将苗木直立穴中央进行填土,深度达到土坨高度2/3进行挤实。然后再填土深度高出地基径1/10时,轻轻踩实土壤。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判断是否要进行洒水、排水等基础工作任务。

2.4林间管理

前期工作结束后,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林间养护任务,重点应了解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分析病虫害的诱因,合理制定防范计划。并应当提升林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林间养护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林场要实时关注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疏枝剪枝,还要拔除林间的杂草。发现病枝、病叶后,应及时剪除,并进行集中焚烧、掩埋处理,以避免病害问题扩散而影响整个林区的植被健康生长情况,这是人工造林的关键环节之一。此外,应拟定营林管理计划,在树木生长期应使用封山育林政策,这是提高树木存活率的关键方法,可以避免林间生态环境被人为因素破坏。

结语:在使用营养杯进行樟子松的育苗工作时,首先应筛选高质量的苗木,并要根据苗木长势特点来制作容器。其次,应进行土壤配比,保证营养土的肥力充足,能够促进苗木的茁壮生长。同时,应展开灌水、施肥等基础的营养杯培育工作。最后,要确定苗木移栽到种植地的时间,合理完成整地处理任务,控制好苗木栽种间距、栽种深度。此外,还要结合天气情况制定相应的林间管理计划,提高成林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忠梅,翟杰伟.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8(6):1.

[2]潘成亮.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探寻[J].农业与技术,2018,38(1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