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武泽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武泽仁,.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J]. 临床医学杂志,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摘要:
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2型糖尿病足患者共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足的早期检测及疾病轻重评估均有较高的实用意义,是一项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作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基金资助:

糖尿病是一种很普遍的临床病症,其对患者的伤害最大的原因是各种并发症。2型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2.0%-15.0%,及早发现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1]。本研究分析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2型糖尿病足患者共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8(65.12±2.1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9(65.12±2.24)岁。两组资料之间可比。

1.2方法

清晨空腹收集4 ml的静脉血,之后用9:1的枸橼酸钠抗凝,室温下3000转/分钟进行离心,15分钟之后,将血浆进行分离和备用。利用美国 ACLELITE血凝仪进行D-二聚体测定,并用 LAX胶乳粒子进行测定。使用日立701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按照试剂盒上的指示进行。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2.0软件处理,进行x2统计、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5.29±2.17)mg/L、D-二聚体(1.35±0.75)mg/L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超敏C-反应蛋白(1.26±0.35)mg/L、D-二聚体(0.31±0.08)mg/L(P<0.05),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指标比较(x̄±s)

1.png

3讨论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而血管内皮受损则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糖尿病是一种高血糖、高血粘度的疾病,不仅会导致组织微循环供血不足,而且还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凝血过程发生变化,导致纤溶系统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血小板的积聚及血栓的发生。糖尿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心肌损伤及脑栓塞等疾病的重要原因。2型糖尿病约占所有糖尿病的90%,其中70%合并有微血管病变,是导致多器官损伤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中,纤溶功能下降,纤维蛋白含量增高,凝血,血小板凝集,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从而诱发血栓[2]

由于局部缺血,神经病变,感染等都会导致2型糖尿病足的发生。其发生机制在于:(1)缺血:因动脉和小动脉的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出现而导致的血管变窄或堵塞。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后,会导致足部局部血液供血,尤其是足趾,再结合有小血管和微血管的疾病,足趾的血压会降低到全血的二分之一或者更少。患者经常在睡眠中醒来,足趾痛,走路数步后减轻。在一些要求快速促进血液流通的条件下(如:外伤、感染、过冷、过温等),血液流量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充,就会导致坏疽,尤其是足趾;(2)神经病变:因机体新陈代谢障碍、动脉硬化、肢体局部供血不足等原因,导致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退化;(3) 炎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足发生的继发性原因,而神经损伤和脑供血不足则更易造成局部损伤,并诱发重症感染。轻度损伤,比如足底压疮,指甲修的太短,以及没有及时处理好足癣,都会导致继发感染。足部的压力负担会导致皮肤和皮下的纤维脂肪组织变厚,如果出现了炎症,就会快速的向周围蔓延,而在韧带损伤的情况下,炎症会蔓延开来,导致跖骨骨髓炎。(4) 致因:压迫,水泡,动脉血栓,局部不能愈合[3]

90%的2型糖尿病足位于最大的压力区域。D-二聚体(D-dimer)升高是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的一个重要指标。D-二聚体是经纤溶酶激活后形成的一种稳定、特异性的分解产物,其含量的增加预示着机体的次生纤溶活动增加,它是反映机体血液中高粘和血栓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标。在纤溶体系的作用下,纤溶酶原转化为具有反应性的蛋白质-纤溶酶,进而将其分解为 D、 E片段,并将其分解为 D、 E片段,进而将其分解为 D片段,称为D-二聚体。D-二聚体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促凝血因子,也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血液栓性疾病的研究,也被认为可以成为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标记[4]

超敏C-反应蛋白是机体在机体内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标记物,在机体内浓度增高,可刺激单核细胞释放 TF,触发凝血“瀑布”效应,进而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促进了血栓的生成,是鉴别低度炎性疾病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且急性炎性反应产物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密切相关[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如下:2型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后会出现四肢酸痛、活动功能受限、足部溃烂等症状,如果症状较重的话,还会影响到下肢和踝关节等部位,如果能够及早进行确诊,可以有效地防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前期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足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均显著升高,并随疾病进展逐渐升高,因此,这些标志物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血清中D-二聚体的浓度增高提示患者出现了继发的纤溶机能异常,即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而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足的发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很大的相关性[6]

综上,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足的早期检测及疾病轻重评估均有较高的实用意义,是一项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彩红,    何利红,钟晓霞.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4):53-55+59.  

[2]  闫立枫,路文禹.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2):167. 

[3]  赵川岚.D-二聚体(D-D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09):1-3.  

[4]  张亚哲.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7):92.  

[5]  付敏,    喻谦,刘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06):125-126.  

[6]  朱友江,朱海波.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6):2231-22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