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履行教育要求的根本任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落实,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完善,因此需要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之一,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多个西方国家都对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要求。近几年,我国教育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主要体现于自主能力、人文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物理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深度理解物质及其运动规律,进而运用所学去解答自然界中物理问题。物理思维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总结的过程,如构建模型、逻辑推理、合理论证、敢于质疑等。探究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知识探索进而分析出知识的原理及内在本质,从而获得结论。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与责任意识。
二、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单一,会影响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
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实验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可以充分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公式的掌握、物理概念的理解等重要内容。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过程的感知、体验,能够形成正确认识理解知识,理解物理现象,树立正确的物理观。但是结合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来看,实验课程过于形式化,教师只针对与考试要求相关的内容开展实验活动,没有考试要求的内容则让学生背实验结果,或者直接忽略不做。平时在开展实验课程前,教师会将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预先告知学生,做实验时,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不需要思考,更谈不上探究。这种教学形式即使让学生明确掌握了实验过程及步骤,但没有思考整个实验开展的意义及价值,轻易获取结论,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领悟物理实验教学的感知与探究,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开展关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运用方法,在具体操作前教师明确地向学生告诉了具体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且害怕学生不小心破坏仪器,只让学生象征性的做了一遍。所以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师生不仅缺乏有效的互动性,而且缺乏实验的探究性。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理论知识,没有详细的物理感知工程,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更无法通过实验教学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物理规律,从而阻碍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二)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的很多物理知识较为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物理教师就要将难懂物理概念、规律简单化。首先将其转化,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然而在具体的讲解中,由于教师认为学生能力有限,需要在有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掌握知识内容,所以学生无需思考,教师就把结论告诉了学生。如关于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知识学习,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精确度怎么来的,怎样读数,而是直接讲解运用步骤。这样的方式虽然加快了教学进程,但却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物理科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所以对思维要求很高,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返还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主旋律,而真正能返还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就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学生虽然已经获得了主动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依然存在争议,有些教师并没有放权,导致返还主动权只是形式化。所以教师应改变这一观念,将重点聚焦于学生身上,使其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将主动权返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此外,教师还需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课程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利用合作探究、情境问题探究、问题引导教学等不同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熟识一遍教学内容,然后再请几位学生讲一讲自己对内容知识的理解,同时进行小组讨论,进而深度探究,过后由小组代表阐述自身的观点。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总结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点评与补充,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返还给学生,更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结合生活与物理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所以将生活与物理相联系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与物理之间的关系,激发起学习热情,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实施探究教学,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其思维发展。对于生活案例的选择需要以学过的知识或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为主,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其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树立起自信心,主动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与发展下,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在逐渐完善,其中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学中设定的主要目标。物理教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特征的学科,其中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发展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物理教师,应充分理解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善于发现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采用有效的培养策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进一步内化知识,形成较强综合能力,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元海.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的渗透与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陈官鹏.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
[3]梁浩.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