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王明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明光,.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18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种类日渐丰富,食品加工和运输方式也产生了全新的变化。传统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逐渐无法适应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当代食品行业标准化的实施迫在眉睫。本文探索食品标准化概念和意义,基于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食品标准化保障措施。
关键词: 标准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DOI:10.12721/ccn.2022.157180
基金资助:

前言:

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然而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事件频发,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一系列严重的恶劣案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提升行业标准化程度,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势在必行。

一、标准化的概念和内涵

标准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实践过程中,对重复性操作或批量化生产通过一定的标准达到规格统一,以此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标准化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是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化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支撑,发现一条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规划思路,落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我国很多食品类目都有相应的标准化行为规范和生产准则,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迭代,产品品类的更新,过去的标准已经与当今多样化的产品品类相适应。

目前,在食品行业标准化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标准化,场地建设标准化,环境标准化,添加标准化等四个层面。首先,生产设备的标准化是指完成食品加工生产的设备必须严格与国家相关标准指标统一才能进入生产使用,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消毒杀菌。第二,场地建设标准化则是指,完成实现加工工作的场地必须规格标准,空间分割清晰,按照材料区域、加工区、包装区等区域分区明确。第三,环境标准化是指,食品生产企业所处环境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环境要求,周围不得有污染性工厂,保障出产食品安全系数和质量。第四,添加剂标准化,加工食品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食品添加规定,不得违反相关条例私自添加禁用添加剂或过量使用添加剂[1]

二、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首先,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技术和国家标准,使整个生产加工流程标准化,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案件的发生。其次,食品的标准化还需要企业对所有环节的严格管控,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资源管理能力。另外,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主题,指定科学的生产管理规则,将各个阶段的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从业人员责任心、专业素质,进一步促进食品企业发展,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促进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主要是依照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流程和标准化的规章制度是相关部门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化有利于统一监管标准,充分发挥各部门监管职能,有助于提高相关监管部门工作效率。

3.推动食品产业结构优化

近年来,食品行业连锁成为食品企业扩张的热门趋势,而标准化管理也是食品企业连锁的必然要素。标准化意味着工业化生产,意味着内部管理上下一致,意味着新产品开发和上市速度各地统一。可见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连锁的首要任务,参差不齐的规章制度不利于多城市复制和推广。以“大娘水饺 ”为例,“大娘水饺”企业内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多大380页之多,用精细化的标准管理生产流程、生产成本和食品质量。成功做到全国200多家门店连锁,甚至成功开拓开外市场[2]

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事件被曝光。地沟油、硫酸银耳、三聚氰胺牛奶、注水肉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些黑心商家为了追求高利润,低价回收过期变质商品,将即将发霉甚至已经变质的东西,清洗干净作为生产原料或者直接更改生产日期二次销售。这些案件都是黑心生产销售企业被利润蒙蔽双眼所导致的,它们不但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扰乱了正常的消费市场秩序。因此,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管理,严格控制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业资质,提高入行门槛,以此保证食品安全。

2.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归根结底是食品安全管理层面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对于食品行业已经有严谨的食品标准化管理以及食品安全规定,但是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从食品加工源头来看,食品原材料方面的管理缺位,尤其是在农业产品的种植方面。农作物生长受外在环境、天气、土壤等因素影响,然而这些因素属于非可控因素,因此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无法量化,无法达到有效保证。因此,只有对环境、土壤、天气等天然因素加以管控,才能从源头上保证食品质量。其次,从食品加工生产流程来看,以农业食品为例,食品加工需要经过破壳、研磨、蒸烤等加热处理,每一个加工过程都有可能存在细菌超标的风险,因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化规范操作。

3.食品质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多细节性的违规问题无法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对于食品企业相应违规行为约束力不足,因此导致食品行业对安全质量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另一个方面,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相关部门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分工不明确,权责不分明。一种食品的质检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完成,部门工作还出现了重叠状况,这更加阻碍了食品质检工作的顺利进行,食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得不到有效检测。

四、标准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生产原料标准化管理

从源头上强化生产原料标准化管理,是食品标准化管理有效措施之一。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严格筛查食品原料,对食品原料进行精细化监管,采取抽样调查、随机检测等方式进行抽查;另一方面,食品质量安全部门要对原材料运输和储存等物流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针对保质期短的食品采取特殊化运送途径。例如瓜果蔬菜、蛋禽肉类等生鲜,它们的保质期限短,必须及时运输并进入生产加工,以免变质而降低食品安全质量[3]

2.落实生产过程标准化把控

首先,不同的食品原料和食品类别需要采取与之相配的加工工艺,同时生产加工产出的成品或半成品都应该在符合规定的环境内保存,确保不会因为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污染导致变质;其次,对于生产加工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避免食物加工过程中因为设备残留物或机械故障等问题影响食品质量;第三,食品加工过程涉及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统一化、标准化培训才能上岗,确保食品的加工操作都是按照规定标准进行。

3.完善食品行业标准化体系

食品质量管理部门是监督和保证流入市场食品质量的重要关口,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当前市场情况,有针对地建立监督管理模式,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在标准化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约束食品市场以及生产、加工、销售的整条生产链路以及所有从业人员,对食品质量标准化进行深层次,无死角,全方位的监督把控。

结语:综上所述,标准化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强食品原料标准化筛选,食品加工标准化把控,食品上市标准化监管,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并推动食品产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学与财富,2021(9):301,309

[2]何晓鹏.“大娘水饺”靠中央厨房创造了 6亿只水饺的传奇——用380多页标准守则保证包好每一只水饺[J].全球商业经典,2016(4):58-60.

[3]姜崇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J].中外食品工业 ,2021(10):41-4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