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2017年底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支撑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与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再次升华。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关键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课程教学中的地位较低,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步变得重要起来,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将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没有根本的转变,高效招生的准则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受到传统课程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模式的困扰,导致高中学生以及学校不得不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所以从理念以及行动上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正视,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明显较低。
2.无法平衡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难以切实培育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通常会在平时上课的教室中进行讲授,大多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会给高中学生大谈特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旨在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素质,可是高中学生难以认真领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教学并不理想,高中学生对理论课程也会出厌恶的心理。另一方面,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管理过于宽松,导致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成了消遣课程,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看电影、聊天、玩游戏等,没有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真正价值以及作用。
3.测评机构不够健全,以考定教的状况过于严重
目前时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当中高中学生的测评依旧是以学习成绩为测评对象。例如,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单元教学结束后完成的演示文稿以及作业等,都是选取过于单一的测评方法,无法较好地反映出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成绩以及表现,也无法进一步地调动高中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也是通常考什么,就讲授什么,以考定教的状况极其严重。
二、高中信息技术卓越课堂构建策略
1.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资源整合能力
当今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数字地球逐渐建立起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如何整合信息资源成为关键。高中生应该学会遴选有效信息,把握信息的主动权,发挥其价值。
整合资源需要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相关或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为完成一个问题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提炼出该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善于整合资源的学生,在完成课堂目标时效率更高,从而进一步带来正面效应。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筛选有效资源,优化整合掌握的课堂知识点。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时,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网址推荐给学生让其自己网络阅读资料,这样易流于形式、效果一般。教师需要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有关信息抽离出来,让学生自主建立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网站库,再利用网络中的资源进行自主整合,提炼出关于课堂目标的心得体会,教师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进行归纳、小结与总结。这样的课堂才能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优化整合资源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法,强化学生操作练习。
高中信息技术在作为一门会考科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太适合当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观念和讲授方法上要有创新。当前,“任务驱动”法是最受大家推崇且比较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指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教师将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任务开展学习,以任务完成的结果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任务”可设计成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也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强化基本操作,从简到繁,循序渐进。
3.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
学生的好奇心如果能够被积极调动起来,他们会表现得更加专注,而从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也会进一步提高。教师可通过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解决,从而让他们高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兴趣怎样培养,他们怎样才能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收获。教师可通过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认知上形成一些冲突,让学生感到意外或疑惑,这些设置悬念的方式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结合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结合着信息技术的操作来进行探索。计算机最初被人们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计算,所以有很多经典的计算问题都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引入到各个软件的教学当中来,也能把最基本的一些编程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会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而且他们会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用处,提高他们内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华. 从多元智力视角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其评价[J]. 学苑教育, 2018, 000(007):P.10-10.
[2]姚亚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8, 000(004):P.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