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课程体系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新的教学方法所取代,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微课是一种新兴的学科教育方法,它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了一个崭新的认知。微课在初中生物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师生的认可。
一、对微课教学的理解
(一)微课的含义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微课实际上就是微型的课程,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是对更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压缩,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二)在初中生物学进行微课教学的意义
将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生物课变得更形象,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的流传速度相对较快,其教学方法也较为简便,每一节微课的内容都是由教师通过多次的研读与分析而形成的,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不断地复习学习的视频课件。微课不但具有更高的教学效果,而且更容易让学生学会。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微课运用到课堂中,可以极大地节约课堂的时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初中生对微课认识情况的研究
通过有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初中生对微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学生不太明白微课是什么,也不知道它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对微课程的了解太少,或者说学生根本就没接触过。一些曾经上过微课的学生认为,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微课程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引入微课,可以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这说明微课在课堂上的运用效果很好。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途径浅析
(一)将课程要点与微课程的关键环节相联系
因为微课是微小型的,所以它的效果要比普通的课堂更好。教师在为学生选用微课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应该对教材中所要描述和表达的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尽可能将这些零星的生物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力争将其制作成具有重要意义和精髓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这一次的短暂学习中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所要学的课程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讲解一些有关的基础科学,然后将其运用到微课堂上,将这种奇妙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我想,许多学生在看完这样的视频后,都会感慨道生活的奇妙与生物学的奇妙,进而爱上了生物这门课程,并对微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了解微课
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微课的引入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理解生物学。然而,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单凭微课的形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师应将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从单纯地教授生物学的内容转变为对生物学的理解。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逐步地指导学生了解微课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比如,在教学《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教师通过采集昆虫标本,要求学生用显微镜观测并做好笔记。然后指导学生使用微课视频,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记录。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解释的同时,让学生在观看小动物的改变时,也可以教学生怎样进行小动物的摄影、制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对生物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又能了解到怎样去拍摄微课视频,进一步深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情感,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将微课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深度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微课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就拿《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门课来说吧,光靠口头上的讲解,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活、体型、食物等。此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播放自然类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讲解的视频,让学生对自然界的动物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有了基本的认知,更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进而对生命有崇敬和热爱。
(四)微课在生物学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微课视频与课件结合起来,并没有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讲授生物知识,教师动手操作生物实验。为克服这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可以在课堂上将微课与生物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生命体研究的兴趣。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堂的主体要从教师转换成了学生。也就是,在展开对生物知识的实验操作的时候,学生可以首先通过微课来对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正式的课程讲解中,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并进行相应的操作。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应用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生物实验有更加直观地了解,进而能够适时地利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求知力,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比如,教师在讲授《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这一章的时候,要让学生对这一章所包含的“细胞分裂”和“动物和动物的组织等级”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课程讲解前,教师可以将微课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让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基础知识,以及接下来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在前面的预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分类方法和区别”这一问题感到困惑,这个时候可以重复地看一遍有重点的解释的微课视频,认真地观察里面的实验操作,并不断地反思,然后就可以在以后的课程中,自己做一些关于“细胞分裂”的实验,并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二是可以请教教师,然后进行一些实际的实验,用自己的经验来验证动物和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从而得到自己的结果。
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学讲解时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微课运用到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方法,丰富生物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积极地了解生物学的本质。在教学中,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部门要将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从而让教育事业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姚岚.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 赵璐.初中生物新授课的微课设计与应用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 胡加坤.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4] 杨娅.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应用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 白瑞琴.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