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通常会选择习题作为作业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影响作业设计的教育价值。对此,在高中的化学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大单元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化学水平设计分层的作业,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依托信息技术的作业内容进行创新设计,重视化学的实验内容,用作业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以大单元为主,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现如今,由于学生之间对化学知识学习能力的不同,使得他们之间的化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想要给学生设计大单元作业内容,要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作业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出作业设计的教育价值。对此,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大单元为主题,给学生设置化学知识的分层作业,保证作业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化学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化学学识的相应增长,发挥出作业设计的教育价值,让学生的化学水平获得稳步的提高。
例如,在设计“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大单元作业时,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化学水平对他们进行分层,了解学生现阶段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托学生现阶段的化学水平设计大单元的分层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升自我。其次,依托“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化学知识的内容给学生设计真题回顾、夯实基础、稳步提高三个层次的单元作业,保障学生本身对“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化学知识在高考中的考察形式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化学水平,适当提升作业的难度和复杂度,让学生通过对化学作业的完成,提高自身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学生对“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化学知识的认知,让高中化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新作业设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放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也同样适用。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应用的愈发广泛,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来创新化学大单元作业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作业设计的教育效果。对此,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化学单元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整合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其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下,有效提高自身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增强自身的化学知识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严谨性和完整性,实现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设计“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大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知识的内容给学生设计线上的单元作业,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专题中化学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构建出该专题化学知识的思维导图,使其运用绘图工具形成“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知识的整体体系,加深学生对这一化学知识的认知。其次,教师还可以结合“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知识的内容给学生出示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把这些典型案例融入到思维导图的构建中,把案例和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的整体逻辑关系。最后,组织他们对所完成的作业进行线上上传,并对他们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针对性的解决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让大单元作业的设计更具意义。
三、重视化学实验,作业提升思维
实验是高中化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众所周知,化学这一学科具有的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难以保证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很容易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对此,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学科的实验内容,结合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大单元作业,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增强自身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提升,掌握概念性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良性发展。
例如,在设计“专题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大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实验类的单元作业,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对“粗盐提纯”实验的开展,使其以亲身参与实验的方式增强对其中所包含化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保证化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化学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以大单元为主题,给学生设计分层的大单元作业内容,并依托信息技术对大单元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重视化学实验的环节,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获得自身综合性学习能力的相应锻炼,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作业的教育价值,促进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薛忠鹏.高中化学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22(03):161-163.
[2]宋伯理,杜生枝,郑胜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单元作业的设计[J].中学理科园地,2021,17(0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