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骨科是医院中最基础的医疗部门,主要负责处理各种骨折疾病和骨折。在骨科领域中,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外伤或运动损伤所致,髌骨是人体膝盖前方的一个小骨头,髌骨骨折会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疼痛或肿胀等症状。针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传统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固定和休息来促进骨折愈合,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且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1]。相比之下,手术治疗能够更准确地复位骨折,并在愈合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护。近年来,张力带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被引入到髌骨骨折治疗中。该技术通过在骨折部位施加张力带,能够有效地稳定骨折部位,促进愈合过程,并且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基于此,本文针对张力带技术在基层骨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基层骨科骨折治疗患者共计3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2±2.43)岁。观察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3-63岁,平均(42.74±2.79)岁。入选标准:两组患者均经X线、CT检查,被诊断为横断型髌骨骨折。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患者以及粉碎程度相对较重的骨折患者。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对于单纯横断型骨折,在髌骨上下极行一小切口,在C型臂透视下,将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处理,使用两点复位钳将其固定,待透视满意后,保持膝关节屈曲15°左右,从髌骨下极开始,朝着上极水平缓慢放入2枚空心钉定位针,在扩髓后,还需拧入长度适合的纯钛空心钉,直径为3.5mm,经过空心钉,穿入单股直径为1mm的胸骨钢丝,使其紧贴髌骨,行8字交叉,在髌骨上极外侧,进行打结,使其形成张力带;针对粉碎性骨折患者,需要在髌前正中间处行一切口,直视下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当骨折块较大时,可使用3.5mm的纯钛空心钉进行固定,相反,当骨折块较小时,则可使用空心钉联合克氏针进行固定,然后再用钢丝环扎,以达到加固的目的。
对照组的置入方式与上述方法基础相同,但是,在进钉方向、直径大小,以及张力带钢丝粗细等方面,并未做出明确规范要求。术后第2天,于持续的被动式运动仪协助下,引导换着进行主要的被动伸屈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手术后1-3周,视骨折的破碎情况,给予拐杖辅助,术后3-4周后,逐步进行负重步行。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2对比两组术后优良率,共分为优、良、差三种情况。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x̄±s):计量资料,t:检验,率(%):计数资料,x²:检验,当存在明显差异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手术各项观察指标(x̄±s)
2.2对比两组术后优良率
与对照组(73.33%)相比较来说,观察组(100%)优良率相对较高(P<0.05)。见表2:
表2术后优良率对比(n,%)
3讨论
基层骨科一直是医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骨折作为常见的创伤,更是基层骨科医生经常面对的一种疾病[2]。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在运动、事故或老年人摔倒等情况下易发生。其中,髌骨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其病情相对较为复杂,治疗亦需要更加细致入微。髌骨骨折是指髌骨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常见于跌倒、扭伤等外力作用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髌骨骨折的发生率逐步上涨。髌骨作为连接股骨与胫骨的重要骨骼,一旦发生骨折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功能,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或活动受限等,严重情况下还会伴随出现关节卡滞、畸形等症状[3]。在过去,对于髌骨骨折的治疗主要依赖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术,但这种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而近年来,张力带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逐渐在基层骨科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张力带技术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内置张力带将骨折端稳定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在髌骨骨折治疗过程中,张力带技术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微创手术,医生能够精准操控张力带的力量,有效固定骨折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与传统手术相比较来说,张力带技术不仅恢复较快,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除此之外,张力带技术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通过对张力带的张力大小进行适当调节,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控制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愈合过程。在术后康复阶段,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加快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4]。张力带技术的应用为基层骨科治疗髌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更为先进、安全的选择。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基层骨科医生将为更多骨折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帮助他们重获健康。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张力带技术的应用,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在基层骨科骨折治疗中,通过采用张力带技术,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郝旭光,向首阳,刘洋等人.张力带技术固定尺骨茎突对合并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23,25(12):896-902.
[2]左强,吕天润,方加虎等人.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10):1427-1431.
[3]安志刚.张力带技术在基层骨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6):12-15.
[4]靳宇,孙虹斐,刘小刚等人.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04):4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