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含义与意义
生物核心素养是在几年前提出来的,对于生物学科的知识以及必备技能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课堂上,学生要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做到独立创新和探究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新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于生命观念。在新高考中不再只是简单地考查书本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结合人文知识和社会常识等内容。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生物学科,去观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去认知生命的观念。这也就要求教师有更广阔的知识面,能够跨越学科开展综合教学,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导致在核心素养开展教育学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随着社会对学生教学关注度的增加,教育部门结合实际提出的素质教育,受到了教师的认同和欢迎。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落实现状
(一)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
多年以来,高中生物一直是高考的一部分内容,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的重点和学校考核的重点都体现在分数上,因此他们更为重视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通俗来讲,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吸收学科的基本知识,以此来应对相应的考试,但是并没有将生物学科中所包含的社会知识授予学生。学校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也主要是以高考作为参考。教师和学生所有的评价都需要有试卷作为基础,因此导致教师考核都是按照学生的分数来决定。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最主要的指标,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方面则只是疏于表面的工作,并没有制订详细措施,落实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都没有根据相关教学政策的调整而发生转变。
(二)教师并未高度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中老师更多的责任在于完成教学任务,将其精力放在传授基础知识上,老师对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未高度重视。甚至有部分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应该是政治老师的事情,不属于生物课堂。教师的这些理念和重视程度,导致在生物课堂上无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培养生物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策略
(一)结合生命,培养社会责任
在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中,主要讲解的是自然和生命等内容。贯穿生物整个学科的一直都是生命,所以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关键和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联系好生命健康,将一些生物知识与生命健康结合在一起,并以此作为课堂开展教学的主题,揭露一些伪科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增加讨论,培养社会责任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很多问题都与生物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整理各类资源,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让其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和社会负责,提高自我认知。比如将各类社会问题与生物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组成各个小组集中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理论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社会责任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三)结合实际,培养社会责任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假如没有生活,教育的开展,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培养学生社会责任,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逐步意识到生物学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生物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需要紧紧地贴合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其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创新教学理念培养生物核心素养
(一)调整观念改善教育理念
根据当前全新的教育背景,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与之前的教育体系不同,新课改全面落实后,高中生物呈现出的更多的是育人功能,而不再是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需要将以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所以生物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学生本体的重要性,根据新课程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面对如此形势,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重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生物课堂。学校在根据相关目标的指导和引领下,做好课程的规划和设置,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端正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实现生物教学的顺利改革。
(二)社会责任与课本相结合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在着力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需要深入挖掘和了解教材里的各类内容,针对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进行详细考察,将市场的发展趋势、先进理念、技术体系与生物学科里面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授课时,将课内外的资源全面地、系统地授予学生,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和延伸。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了解更为深刻,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精心设计教学规划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为目的,精心设计教学规划,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素养。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式教学将生活中的各类事件与生物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进而展现到学生眼前,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督促其规范自身的生活习惯,全面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和学校需要打一场“持久战”。社会责任的培养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拓展生物知识和相关的故事典籍,让学生能够实现用生物知识来引导指导生活,通过相应的生物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和规律,从而实现提高社会责任感。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学中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多地需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着力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实践的能力。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尤为重要,教师在课程中应该着重体现出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思楠.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J].中外交流,2020,27(16):349.
[2] 林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8):41.
[3] 夏建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下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为例[J].高考,2018(2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