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使用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一轮的新课改,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等问题,致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不高。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是不利的。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对策。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分析
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了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对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对证据的推理和模型的认知,变化的观念和平衡的思维,科学地探究和创新的态度,从宏观识别和微观分析两个角度出发,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要从多个层次上去理解和归类,从元素、分子和原子层面的角度来了解和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科学探索和创造意识,是指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以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发问问题的能力。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怀疑和推理能力,通过对未知的信息,比如组成成分,进行推理和验证,获得某种知识。变化和均衡的概念,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新的物质的产生,理解变化的原因,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强调科学态度、追求真理、探究未知的信念,对生命中的各种化学现象作出独立的评判。通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使他们对化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使他们能够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和提供优质的技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正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
化学知识看似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但在现实中,但是,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老师要将其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以其特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为基础,营造出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情境,使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在促进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环境中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价值观。通过创造有针对性的教学环境,通过在课堂上将化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传递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2. 整合化学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化学推理能力
知识的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概括和归纳,它是一种以思维、推理、实践证明和想象为基础的思维活动,通过对知识的处理和综合,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课本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化学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碱金属”时,先让同学自己绘制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图,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差异性以及变化规律来看,在掌握碱金属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钠、钾及其化合物的电子层状结构的分析,得出了钠、钾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特性,进而深化了对钠、钾的理解与记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的研究,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重视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实验精神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实验探究结果为起点,逐步验证和探究化学现象,它是学生掌握新的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开展探索式的实验,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探究思维和科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化学实验当作一个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实验的制作和验证,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理解更为深刻,从而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研究课题,通过学生的自我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以增强他们的学科素质和创造性。
4加强对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的整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强化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它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集成不仅仅是对知识内容的简单整理和总结,它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多重知识的重组,比如,深度思维,证据推理和联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讲授《碱金属元素》,在教学中,老师会逐步地让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结构基础上,详细地整理和分析了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性和递减性,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给学生们讲解,让他们从电子层的结构中,推导出纳和钾元素,这样,教师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思维进行结构决定。
结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学科建设,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强化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密切,搭建一个好的交流桥梁,让同学们乐于与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吸取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15(2):47-51.
[2]杨斌元.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7,22(29):55.
[3]何俊.论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7,31(6):150.
[4]刘正富.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10(69):158.
[5] 刘舰.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655(35):111+113.
[6]孟丽慧,郑永信.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设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苯酚》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Z1):118-120.
[7]杨慧君.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平衡”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