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
赵战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战锋,.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J]. 生物技术研究,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094.
摘要:
强化各学科之间的纵横互动,有助于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统一的科学观念和过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念,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然而,目前我国课堂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各自独行,不互相干涉”的现象,各学科之间的割席严重,衔接的架桥施工亟须进一步实施,无形的学科间的“墙”需要被拆除以实现互相融通与渗透。因此,需要大力推动学科的交叉互融,打破学科的边界,达到各类知识体系的有机融通,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文章选择高中人教版必修一作为分析样本,将深度挖掘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科学的交叉融通之处。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94
基金资助: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其在原理、思想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存在一定关联。同时,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等学科也与生物学科知识有着一定联系。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加强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更好地掌握生物学习内容,发挥生物教学作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性广泛,通过交叉学科的内容进行教学,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使其将各学科知识融为一个完整且全面的知识架构,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会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让学生习得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不仅助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望为我们的国家孕育具备综合和复合能力的未来人才。

2.有助于促使教育教学适应高考制度的综合改革

改革学科交叉渗透教学,在这个时代意义重大。其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精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出能够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交叉渗透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新的问题,推出新的结论。这种教育法在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只有深入推广此种教育法,才能培养出具备高度信息搜索、整理、转化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以符合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期望。

二、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常见内容

1.与语文学科交叉教学

语文学科教学中,诗词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诗词不仅表达相关思想内涵,还体现着生物学知识。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词就蕴含着植物向光性的相关生物知识概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诗词中,就蕴含着高中生物知识,体现微生物分解的作用,将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交叉教学,能够有效促进生物知识的渗透掌握。

2.与化学学科交叉教学

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之间有密切关联,在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法运用过程中,以化学知识渗透的方式最为常见。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生物和化学知识内容进行重叠,如碘化物的用途等,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3.与数学学科交叉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常见的教学方式,而数学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生命物质的运动轨迹,将其与生物学科教学相结合、交叉,通过将繁琐的生物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水平。

4.与历史学科交叉教学

历史学科教学中,涉及不少知识点,与生物学科知识相关联,将生物教学与历史知识内容交叉渗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借助历史学科中的生物演化,渗透相关生物构成、发展等知识。

5.与物理学科交叉教学

高中生物学科,与物理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性,如在高中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相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物理学科中的“光的色散”内容渗透其中进行交叉教学,加深学生知识记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的策略

1.精选学科交叉内容,做好构思计划

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精选学科交叉内容,对各学科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保证课堂教学设计和过程的实施效果。对此,教师应当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内容,加强化学、人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拓展,弥补自身的知识空白。教师还必须加强对生物教材的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其中可以落实交叉教学的知识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师多沟通交流,掌握各学科之间的相关规律和内在联系,确保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到位,为后续的教学开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可在备课过程中,多参与研讨会等活动,与相关专家建立联系,加强交流,通过多种活动提高自身能力,挖掘教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找到交叉教学的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交叉教学计划,做好教学构思,为教学开展做好充足准备。

2.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科知识有机融合

学科交叉教学方法的开展和实施,教学课堂是最主要的渠道和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乎交叉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保证课程体系科学构建的前提下,加强教材分析探究,深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以科学的手段,将生物知识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渗透相关知识内容,做好学科交叉实施,进而促进学生学会利用其他知识解决生物问题。以化学学科交叉教学为例,当前社会不断发生各种化学事故和化学事件,教师可在生物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将化学教学中的奇闻趣事作为基础素材,构建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情境的适宜性,既能够交叉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又要保证其他学科对高中生物的辅助作用,避免喧宾夺主,冲淡生物教学要点,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分寸,确保其为生物教学而服务。例如,在“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叶绿体色素主要能够吸收哪些色光,教师可引用物理实验方法,在棱镜片和太阳光平行光束之间放置叶绿体色素溶液,引导学生观察色光吸收情况,并将其向光合作用相关内容引导,使学生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色光吸收情况等。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建立起学科间的直观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达到生物学科教学目的。

3.注重引导教学,加强学科知识拓展延伸

教师的引导,在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中必不可少,是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将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交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教育知识的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结合教师的科学引导,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高中生物学与各个科学紧密相连,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有机的体系,对教育者来说,道路漫长。我们需倾尽全力,强化日常教学中的学科交融意识,巧妙运用学科交融的知识链接,阐述生物学现象,处理生物学问题。唯有如此,科学的真实面貌得以显现,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念敏慧,陈灵颖,郑柳萍.基于新课标的化学和生物学科交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9):14-19.DOI: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80027.

[2] 李慧,字敏.学科交叉视域下化学教学研究——以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为例[J].云南化工,2022,49(10):186-189.

[3] 杨燕平,赵晶华.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途径[J].现代交际,2012(05):205.

[4] 王冰瑜.与化学相融合的高中生物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3):232-2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