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业控制系统中使用的 PLC 大多数都处于恶劣电磁环境中,虽然从本质上来说,PLC 控制装置就是专门为工业生产环境设计出来的产物,其具有的优势都是为了适应工业生产而设计,包括恶劣环境适应能力、运行稳定性、运行可靠性等等 ;但是因其和现场的一些专业设备是直接相连的,所以很容易受到来自电源线的外来干扰,以及通过传输线进行侵入的干扰 。也就是说,一般 PLC 主要分为外部以及内部干扰这两种干扰类型。通常外部干扰多是随机的,与系统结构无直接联系,无法彻底消除干扰源,只能通过分析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限制,与系统结构有直接联系的是内部干扰。通常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削弱和抑制内、外部干扰的主要措施就是合理设计系统线路。
1.PLC 的基本组成结构及控制原理
一般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硬件系统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即 PLC、功能 I/O 单元、外部设备,而 PLC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和继电器控制系统有一定的相似性,分为 PLC 核心的 CPU,主要是根据系统控制诊断电源及其内部电路工作状态 。在 PLC 运算数据中需要使用到的最重要单元就是存储器,一般应用在 PLC 的存储器有两种,即 ROM 和 RAM。应用存储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即使在电源之外,用户程序依然能够继续运行。最后则是连接 PLC 与工业控制现场信号的重要输入 / 输出接口,前者主要作用是接收参数,输出接口主要负责对信息进行控制。一般在工业生产中应用 PLC,需要判断其输入输出接口是否具有抗干扰能力,以及能否匹配工业各类信号,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要求标准。相比 PC 机的工作方式,PLC 是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循环扫描,通常在正常情况下,PLC 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调度、监控以及通信,并且其系统工作的执行程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顺序 。在 PLC 系统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循环扫描,这也是区别其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根本特征,在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触点竞争问题,但在 PLC 系统中,其串行的工作方式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发生。
2.PLC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干扰类型
2.1空间辐射干扰
通常由电力网络、雷达、电气设备等产生的空间辐射电磁场,被成为辐射干扰,越高密度使用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空间电磁波污染就愈发严重。辐射干扰分布较广,无规律可寻,而在 PLC 系统中,这种干扰还会严重危害系统。一般辐射干扰可能直接受现场设备布置的影响,以及与电磁场大小有密切联系,特别是频率,相关人员通常会采取设置屏蔽电缆、高压泄释放元件等措施来保护 PLC。
2.2电源干扰
PLC 系统的供电电源通常是工业用电网络,由于电网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率,所有空间的电磁干扰都会被电网接收到,使其感应到线路上的电压及电流 。而在工业系统中,一旦启动或是停机某些大型设备,就会导致电源因过压、下陷等原因出现尖峰干扰,通过电源内阻,这些电压造成会直接耦合至 PLC 系统电路中,严重危害系统。
2.3信号传输线干扰
通过 PLC 系统连接的信号传输线不仅会传输有效信息,还很容易受到外部干扰信号侵入,一旦外部干扰信号侵入就会导致 I/O 工作出现异常,极大降低测量精度,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大大损伤元器件。此外,系统隔离性能的优劣也会对信号造成一定影响,若不具有较好的系统隔离性能,就会互相干扰各类信号,导致出现电流交叉,逻辑数据出现异常变化,最终造成死机。
3.PLC 抗干扰措施分析
3.1电源系统抗干扰措施
电源系统是整个 PLC 系统的核心,因此想要提高PLC 抗干扰性能,最重要的就是抑制电源系统干扰,一般在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措施中,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抗干扰。首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滤波对供电系统输入线路进行处理,既可以实现高频干扰信号抑制以及消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模块间的相互影响力降低。其次,采用隔离措施,即采用光电隔离微处理器与 I/O 电路,有效防止外部干扰信号侵入,对 PLC 系统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然后是屏蔽,通过采用良好的屏蔽材料,屏蔽 PLC 主要部件,也能起到抗干扰的作用。
3.2接地抗干扰措施
良好的接地不仅能保证消除干扰,还能减少出现电压冲击的可能性,降低危害,为 PLC 正常工作提供重要保障。首先 PLC 应使用专用底线,分开接地线和电动机接地点,可充分抑制输入、输出端带来的干扰,如无法将接地线和动力设备接地点分开,则可以设置公共接地,避免串联接地其他设备。同时在设置接地电阻时,应确保电阻不得超过 5 Ω,接地线面积要超过 2 mm2,接地点要与 PLC 装置距离相近,两者之间保持的距离不得超过 50 m,此外,在设置接电线时,还应确保不能靠近强电回路,如在设置时无法避开强电回路,则可以利用垂直相交设置的方法,最大限度将平行走线长度缩短。
3.3输入输出信号抗干扰措施
一般在控制系统中为了完全隔离输入输出电路,会选择大量使用光电耦合,同时为避免干扰输入输出信号,则需要采用绝缘型 I/O 模块。因为光电耦合器具是在一个管壳内被密封,所以外界光不会对其造成干扰 ;同时该器具信号主要传送方式是依靠光进行,因此各部件电路之间不会产生地线联系 ;此外,通常在发光二极管内会产生非常小的动态电阻,而干扰源一般具有较大的内阻,会缩小在光电耦合器中传送到的输入输出干扰信号。最后,和晶体管相比,光电耦合器传输的放大倍数一般较小,对干扰信号灵敏性较低,只有在通过电流时,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才会发光。
3.4软件抗干扰措施
除了硬件抗干扰措施外,为了提高系统抗干扰性能,通常还会采取软件抗干扰措施进行补充,和硬件抗干扰措施相比,软件抗干扰设计不仅资源耗费少,还更容易进行操作,能灵活进行修改 。由于数据输入、输出等系统在 PLC 测控系统装置中属于弱电系统,如果干扰了其所处环境,就会损坏数据,改变某些程序状态、器件工作状态等,严重的话还会破坏系统程序。一般常用的软件抗干扰措施是设计指令重复执行,即重复执行作用相同的指令,有利于提高数据可靠性,指令重复周期越长,则数据可靠性越高。其次则是设计数字滤波,数字滤波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减少被测信号因随机干扰加大的误差,一般在工业计算机测控系统中较为广泛应用。
结语
在当前,随着工业迅速发展,逐渐增加对 PLC 地应用,进而扩大 PLC 应用范围,并且由于 PLC 系统的工作环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恶劣性,这就导致 PLC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越来越多的干扰。从实际发展来看,PLC 控制系统的干扰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难题,因此在应用其抗干扰技术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多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同时全面分析其工作环境,进一步明确干扰性质,才能通过相应抗干扰措施,发挥 PLC 抗干扰技术的全部作用,确保能高效运行工业设备。
参考文献
[1]刘长龙. 浅谈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 华东科技(综合),2020,38(3):63.
[2]丁蕴函. 试析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 电子测试,2020,27(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