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V蓄电池供电故障分析与处理探讨
孔祥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孔祥志,. 110V蓄电池供电故障分析与处理探讨[J]. 装备技术研究,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68.
摘要:
本文对HXD2机车蓄电池上电原理进行了阐述,结合事例对上电系统进行了故障分析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可为相关行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经验。
关键词: 110V蓄电池;故障分析;低压电源
DOI:10.12721/ccn.2021.157068
基金资助:

引言

新时代的发展下,列车的发展也再这几年越发强大,随着机车数量的增多,对机车的检修也有了更大的压力,机车110V蓄电池供电又是机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对HXD2机车的蓄电池上电相关部件原理进行分析。

1 110V电源原理分析

110V供电系统是每台机车的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机车的所有低压电源全是由110V蓄电池进行供电,所以对机车的上电系统进行一个相关设计也是尤为重要的组成。

机车蓄电池上电按钮采用复位式平按钮,让电路单次得电即达到机车上电的目的,根据机车原理图得知,机车上电过程分为两路,上电系统单独由一条支路组成;其他设备则由另一套支路完成供电,而另一条支路则需要机车上电系统带动C-BA上电接触器动作完成导通才能上电,如果C-BA接触器未闭合则机车无法上电。
上电系统又由上电部分与下电部分两条支路组成,上电部分又可以被下电部分控制的蓄电池切断继电器Q-CBA切断,切断继电器Q-CBA控制上电部分断路,完成蓄电池下电,110V蓄电池断路器DJ-BA上电之后,需要按下蓄电池上电按钮BP-BA使得机车上电,按下蓄电池下电按钮BP-CBA使得机车下电。按下蓄电池上电按钮BP-BA时,带动机车C-BA接触器动作,负载路完成导通,完成机车上电。

机车供电电路的上电部分由上电接触器联锁C-BA与上电按钮BP-BA形成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与蓄电池切断继电器Q-CBA、二极管D4、蓄电池接触器C-BA形成串联组成,其中上电接触器联锁C-BA与上电按钮BP-BA常开,蓄电池切断继电器Q-CBA、二极管D4、蓄电池接触器C-BA常闭,所以C-BA与BP-BA只要有一条线路导通则该机车完成上电。

机车供电电路的下电部分由蓄电池切断按钮BP-CAB、蓄电池切断继电器Q-BA、形成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与二极管D7、蓄电池切断继电器Q-KAB形成串联,常开继电器Q-BA与常闭继电器Q-KAB均由微机RIOM2 10模块控制,系统对机车两节状态进行比较,出现逻辑错误则进行自动下电。

2 故障简要情况试验及分析、检查情况

段方提报机车蓄电池自动上电,遂上车查看故障情况,上车后,发现单独闭合A节蓄电池断路器,闭合后无需按机车上电按钮,机车自动上电;单独闭合B节蓄电池断路器,按下蓄电池上电按钮后机车自动断电,多次实验均是如此。

3 可能性分析及现场解体情况

该故障的出现打乱了正常的节奏,无法判断具体故障位置不说,还不能确定是A节故障还是B节故障,于是翻阅电路图查看相关电路,具体可能性如下:

3.1继电器故障导致

继电器的故障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处理方式,更换继电器的简便性,让更换继电器当成了首选,经过测试继电器点位正常,但是继电器动作无法正常判断,于是经过对继电器的互倒,排除了继电器故障的可能性。

3.2上电按钮与下电按钮

无论是此按钮的故障率还是故障情况,都有极大可能把按钮排除在外,但是本着能查则查的原则,对按钮的导通与阻值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正常。

3.3二极管

经过对两节中央端子柜的二极管进行排查,测量通断正常,无烧毁。

3.4 C-BA接触器

拆开接触器灭弧罩无烧毁,动作良好,经过测量A节蓄电池接触器C-BA上连锁线号171D与B+1导通,而该连锁正常应该是断开状态,根据图2可知,当该连锁导通接触器处于常闭状态,机车上电,该接触器连锁的常闭导致机车自动上电,而另一节由于该连锁的闭合导致B节蓄电池自动切除继电器Q-BA动作,让机车自动下电。在对A节接触器进行更换处理后,机车恢复正常。

1.PNG

4 故障原因判定

由于A节蓄电池继接触器的内部损坏,C-BA连锁常导通,导致机车出现A节机车自动上电,B节机车上电后RIOM2 10模块检测A节异常,则自动下电。

5 防范、改进措施

改进工艺:在检修工艺中增加接触器下车解体检修要求,从而保证接触器各部件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对操作者与检查员进行接触器状态检查的专项培训,保证工艺执行到位。

参考文献

[1]HXD2型电力机车

[2]HXD2型电力机车原理与操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