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课程思政旨在加强各个学科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联系。课程思政视域下,要想提高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主动渗透课程思政,完善教学模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以课程教学为载体,用隐形教育的方式,把思政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研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在思政教育原则指导下对所任教的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并激发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在各类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让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同时进行。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力争做到知识传授水到渠成、思政育人润物无声。
2中职英语融合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
2.1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少组织性和纪律性
就目前而言,中职生存在很多的问题。他们大多数在中考时没有取得好成绩,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有很强的抵触和排斥情绪;不遵守纪律,存在上课睡觉、做小动作,打架、逃课和早恋等行为。其实,透过这些表象,能够分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问题,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还有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做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肆意地破坏规则,心理脆弱,受不得委屈。其次,这些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缺少自信心。因此,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思政,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教育。
2.2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体系断层
目前来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存在断层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支撑贫瘠,现有的研究对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关注较少;二是就中职学校内部而言,各学科之间的紧密性与联系性不够,内部要素与内容零散存在。当下,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在各高校开展较为丰富和多元,从高职院校到综合性大学,从理论课程到各种实践课程及创新教育等,探讨广泛且深入。但在中职学校将思政课程融入学校各科教学探讨和研究不普遍,大多集中于某一学科与思政课程的研究,很少将学校各学科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并加以系统研究。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课程各有各的体系,在教育教学中基本以各自体系,即主要以知识体系为主,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角色,尽管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渗透了德育的理念,但是涉及内容较零散不成系统,涉及视角较单一不立体。中职课程思政体系尚未构建完成,育人合力尚未体现,与国家提出的“课程思政”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差距较大。
2.3中职学生容易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
作为中职学校的必修课程,英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下,中职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技能,就能够接触和了解世界文化。但是,英语教学必然要讲授外国的人文地理、生活习俗等知识,部分学生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薄弱,醉心于外国文化,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客观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英语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中职英语融入思政元素采取的措施分析
3.1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中职学校要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就要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英语教师要自觉改变重传授知识、轻视思政教育的教学理念,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探索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的能力。最后,英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2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在中职院校英语课堂中推进课程思政需要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下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在校园宣告栏处,教师可以加强时政新闻和重要会议内容的宣传,并附上英文版,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进行英语学习和思政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穿插思政内容,如一些重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的片段等,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爱国情怀。
3.3加强知识拓展与深度挖掘,增强思政教育的融合力
中职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内容体系与专业化技能为己任,需要在语言教授与学习中体现思政教育的内涵性要求,培养学生的“三观”。针对现有教材所设定的内容难以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与深度挖掘,增强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力。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强化语言应用技能为出发点,树立与增强文化意识、加强品行修养,提高品德与道德良性化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时,可以通过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对于生活中的交流方式发生的重大改变,让学生意识到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域”,也应当遵循社会道德与法治的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习惯。
3.4开展人才素质需求调研
以教师企业实践为载体,深入学校开设专业的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人才素质需求调研,了解各行业企业需求与其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对照学校人才培养现状,找到不足与短板,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还要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精准选择适宜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当然,还要以必要的理论学习平台作为支撑,让中职学校教师真正做到在跨界中学习,在学习中跟进,在跟进中协同,在协同中共生,进而实现“走在前”,发挥引领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容易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而面对英语课程中所展示的包含多种元素国外文化,容易迷失自己,误入歧途。因此,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开展课程思政,将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有机地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乐大杰.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5):30-32.
[2]朱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1):58-61.
[3]顾丹华.中职英语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65.
[4]钟郭梅.挖掘英语德育资源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
[5]陈安琪.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7(4).
作者简介:宋雪坚(1978-),女,汉族,广西浦北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班主任管理、英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