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科技共同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将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将企业带入到了一个数据化发展新阶段,在企业中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环节,而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作内容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人力资源管理又是其中极其关键的环节,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所以将大数据融入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仅能够将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工作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基于此,本文针对大数据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之上,给予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人才欠缺,工作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以传统管理方法为主,不管是人才招聘,还是录用环节大多数都停留在表面,员工评估体系缺乏规范性,往往是以单一考评为主,未构建起有效激励体系,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较低。事业单位中技术员工占据较大比例,却忽视管理人才的储备,关于员工管理大多数也依赖于行政文件实施,员工培训以及各项活动开展都是由上一级组织来安排,当遇到分歧时相互推诿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员工参与工作热情,而且充分体现了当前事业单位员工凝聚力欠缺。
这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中管理人才欠缺,再加上运用的是传统管理方法,员工工作难以保持持久性热情,工作效率也就难以有效提高。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观念陈旧
事业单位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导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影响,无法准确掌握大数据优势,依然沿用传统方法,不能做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意识不到大数据对于单位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虽然也在不断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是往往形式化,单位中仍然会有很多员工每日出勤,但是贡献微薄,整个管理体系中管理意识淡薄。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并没有一个系统且全面的认识,关于绩效以原有行政方法、奖惩制度为主。时代在发展,环境也在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无法顺应时代变化,长期处于被动运行状态中,很难吸引到人才,保留住人才,即使留下的人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斗志也会慢慢的被消磨掉,难以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撑,影响单位长远发展。
(三)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不健全
首先在事业单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管是培训体系,还是激励体系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于员工培训不够重视,也很少会给予员工参加培训的机会,进而导致员工没有更好的平台进行深层次学习,自我提升难以实现,慢慢的失去了工作积极性,上进心也在安逸的氛围中逐渐磨灭。另外事业单位中即使有工作表现优异的中工,也不会给予其奖励,对于员工而言作为与不作为,做好与做坏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便丧失了工作的热情,要不留下来继续不作为,要不辞职另谋高就。
其次事业单位中员工能力与岗位匹配度较低,人才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长期如此,使得员工自我能力以及水平展示受到了阻碍,工作积极性、创新性难以被激发出来,最终影响到工作进程。
关于调配岗位,部分事业单位未构建起完善的制度,当岗位空缺时才会对其进行补充,并没有提前做到岗位人员规划,极易出现人才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符,要不就是人才能力低岗位无法胜任,要不就是人才能力高岗位要求低,人才浪费。
然后事业单位考评体制缺乏规范性,以传统方法为主,考评内容缺乏针对性,对于每个员工优劣势未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导致考核结果缺乏真实性,也难以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大数据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制度
1、招聘机制完善化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招聘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人才质量保障的基础。为此单位应该对当前市场进行仔细的分析,对大数据时代下人才需求有效掌握,根据自身发展明确人才招聘方向与要求,除了要重视技术人才以外,更应该着眼于具备综合能力的管理人员,所以招聘中要对应聘者资料及时掌握,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筛选,使应聘者、岗位匹配度更高。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构建起招聘监督小组,主要是为了确保招聘中公平、公正、公开,确保人才的吸纳,避免出现裙带关系。当人才入职后要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挖掘人才潜力,另一方面衡量人岗匹配度,以便于人才价值充分发挥。
2、考评指标科学化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带来了机遇,为此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员工工作相关数据进行及时的收集与整理,了解员工间、员工与客户间的具体情况,这样有利于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使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形成员工间、员工与客户间良性互动。关于绩效考核既要包括员工业务能力,而且还要对其工作态度、业绩等给予科学评估,当考评结束后,绩效管理人员要将考评结果通过QQ、微信等平台告知员工,并且要求员工及时反馈,帮助员工认识并且找出不足,进而改进。
3、奖惩制度合理化
由于事业单位传统绩效考核将重点放在了结果上,却忽视了过程的评估,这样对于员工发展并不利。为此事业单位要构建合理化的奖惩制度,制定系统高效的考核标准,员工目标实现的同时,助推单位战略方针的达成,实现双赢局面。
奖惩制度的合理化有利于员工潜能的充分挖掘与发挥,使其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当考核完成后,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实施奖惩,表现优异的给予鼓励与奖励,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为给予其晋升空间,而对于考核成绩较差的,则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帮助员工进步。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化绩效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构建起以大数据为平台的绩效管理系统,给予上下级更好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当员工有不满情绪时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反馈给领导,平台的构建基于领导、员工平等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利,具有知情权,而领导要虚心听取员工建议,使二者始终处于良好互动。此平台中要及时公布员工日常绩效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公平公正,关于绩效管理相关的条例与制度也可以在平台中发布,使每位员工都能够了解且熟悉条款,存在分歧可以进行申诉。
(三)科学设置各部门及工资岗位
事业单位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过程中,设置明确的考核目标这是绩效管理的根本,而且还要确保绩效考评各个指标一致性,部门、岗位设置同样也要更具科学合理性。关于绩效考核标准要求每位员工都要参与,以员工具体情况为依据,确保考核标准公平有效。另外绩效考核标准中要将薪酬、资金、晋升、辞退等内容涵盖其中,给予员工业绩合理化分析,而且要做到每位员工绩效成绩分档管理,以此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以绩效带动业绩,以业绩激励员工。
(四)深层次挖掘数据信息
大数据下,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信息,为此单位应该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便于发挥其更大的优势。第一,对员工绩效以及单位满意度两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前者是对员工工作情况的评估,后者是员工对单位忠诚度的评估。
第二,对员工基本信息资料收集,例如年龄、专业、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以便于更好的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管理。第三,近五年员工流动相关数据信息,离职、入职都应该做好及时的记录,评估人员流动是否正常,为人力资源更好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此大数据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要有意识的利用大数据思维,科学合理的利用数据信息,在保证岗位与能力匹配的同时,使每个员工潜能发挥极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应该将传统模式摒弃,创新管理,以满足时代发展对于事业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为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要充分挖掘大数据优势,站在长远发展角度,从招聘、考评指标、奖惩制度,再到绩效考核系统、部门与岗位设置都要积极创新与改革,充分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做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使员工价值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肖泽琳 . 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策略探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178.
[2]李松晓.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策略探究[J]. 河北企业,2019(04):124- 125.
[3]李冬梅.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及其创新[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9):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