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由于片面地追求成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深刻,导致在过去的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老师的教学策略更加偏重于学生对具体学科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显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老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从各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缺乏持续成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且教学时间有限,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忽略了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持续提高。教师缺乏进行持续培训与学习的意识,也就导致了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准备不充分的情况,只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以及对教材当中知识的理解进行展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学设计失衡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师中,部分教师对效率有着一定的追求,希望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新知识的传授。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忽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以及理解能力,虽然提高了知识输出的效率,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果不佳。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有着先后顺序,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才是合适的。
(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难以理解与应用
生物学科中的部分知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且与实际的生活缺乏直观的联系。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未关注到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认为生物知识本就与生活中的关联较少,这种想法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主要是通过背诵记忆的方式进行,这不仅影响到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效果,更是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注重在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节高效且安排合理的高中生物学习课堂应当涵盖课前导入、知识点讲解、学生思考、教师解答、课后练习等几个环节,其中课前导入环节,经常被我们教师忽略,在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他们对所学课堂内容的好奇,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不单是课堂导入,在课中讲解和作业布置时也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提升自我能力。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设计,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创设生活化情景,争取做到多角度、多方面设计,像生活常识、社会热点、自然现象、人体活动、植物变化等都可以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中,做到为学生使用,为开展素质教育所适用。
(二)注重在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中,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能突出人本观念的。分层教学强调突出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联系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把握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运用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行为更加行之有效。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适性的教育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知识接收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均有一定差别,因此,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让基础差的同学“吃得饱”,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吃得好”,让优秀的学生“吃得优”,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的教学目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例如,在进行“细胞呼吸”内容讲解时,就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关注基础知识的记忆,帮助他们记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发生场所和产物都有哪些;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则要求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三大阶段都发生什么反应、在哪里进行、有无能量释放等内容进行记忆;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在此基础上强化他们对于细胞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具体应用,像包扎伤口为何要用透气纱布、花盆要经常松土的原因、酒和醋都是如何酿造出来的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得。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不断发展的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人才提出的要求。单一型人才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是大势所趋。而培育这种人才,需要教师采用合理教学手段,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也要做到课堂效益最大化,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
知识学习最后都是为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而生物作为自然学科,也需要在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仅是知识的传输不足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也不足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教师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动手带动思维,在手的带动下强化脑部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成长为手脑合一的综合性人才。而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想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达到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将书本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应用,真正做到掌握生物知识的应知应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作为一门学生接触较早的自然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更好地了解自己实际的生活环境,还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注意充分学习现代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形成科学的教学思想,及时地进行生物教学环节的调整与改进,让生物课堂能够始终保持活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生物教师要合理安排教案,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改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的父母交流,实现家校共育,并建立评估机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与进步给予正面的赞扬,将时政和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多样化,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宏春.高中生物技法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8(7):37.
[2]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张恩梅.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