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非炎症性退行性增生病变,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且以老年人高发,并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可导致管腔狭窄,影响血液的流通速度。近年来,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使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提升,且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逐年上涨,因这类病症发展快、 病情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提倡应尽早采取可靠的诊断手段,尽早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近年来广为推行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诸多病症的诊断中,获取理想的效果[2],基于此,本次研究以前来我院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03-2023.12期间前来我院检查的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选取3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纳入标准:(1)入选者资料齐全;(2)两组均无沟通障碍、均无认知障碍;(3)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禁忌症;(4)知情且自愿者。
排除标准:(1)伴精神疾病者;(2)配合度低者。
对照组:男、女各有15例,年龄范围:44岁-67岁,平均(57.63±2.32)岁。
观察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45岁-66岁,平均(57.57±2.10)岁;腔隙性脑梗死者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者12例。
以上两组的资料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我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为:迈瑞公司生产的DC-70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前将超声探头频率设定为8-10MHz,检查流程: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部适当偏向对侧,彻底暴露检查部位,并将生束、血流方向角度严格控制在60°以下,分别对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椎动脉起始处等详细情况进行检查,并详细观察颈动脉管壁结构情况,测量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和形态,对于近分叉处和分叉处颈总动脉后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测量,统计阻力指数、峰值流速以及舒张末期流速等指标[3-4]。
1.3观察指标
检查结果:包括内膜毛糙、回声增强以及管壁增厚。
对比两组的IMT值,包括左侧以及右侧。
检查指标:包括内径、舒张末期流速、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作为此次数据处理的软件,将文中以例数(百分比)为单位的数据(计数资料)纳入至卡方检验,将(均数±标准差)为单位的数据(计量资料)纳入至t检验处理,观察对比结果中的p值,当差异明显时,p值则低于0.05;若无明显差异时,p值则高于0.05。
2结果
2.1 检查结果
详见表一所示,检查结果,观察组内膜毛糙、回声增强以及管壁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一 检查结果 n(%)
2.2 IMT值
如下表二所示,IMT值,观察组左侧、右侧的IMT值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二 IMT值 (x̄±s)
2.3 检查指标
详见表三所示,检查指标,观察组的内径高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三 检查指标 (x̄±s)
3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饮食结构等,加上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脑血管病症的发生率显著提升,经调查可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尽早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尽早识别脑血管疾病,加强脑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有借鉴意义[5]。
颈动脉解剖结构复杂且较为独特,其可以反映身体大部分血管的健康程度,因此,临床多以诊断颈动脉的健康程度,鉴别脑血管发生风险。以往经动物实验发现,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血管内的血小板快速聚集,诱发粥样斑块破裂,增加血栓发生率,最终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尤其动脉狭窄程度>65%后,缺血性脑出血的几率会明显提升。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超声技术中的一种,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脏器超声检查,尤其适用于心脏、肢体血管和浅表器官以及腹部、妇产等检查诊断。在行颈动脉检查的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颈动脉与斑块内部血流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且可以对颈动脉管壁结构给予动态观察,并清晰显示出内膜、斑块与血栓等情况,有效评估鉴别硬化斑块性质,诊断管腔狭窄程度,从而有效、及时评估诊断受检者的病情,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为提升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条件。与此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反复操作,反复观察,同时具备无创性,使得受检者的检查舒适度提升,易接受[6]。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鉴别价值,明确硬化斑块程度,为评估脑血管风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月,伍建林.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4,21(06):374-377.
[2]严昌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0):141-143.
[3]殷彤,唐姗,李宁,等.老年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超声特征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估[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07):35-38+41.
[4]武晓燕,朱雅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4,31(03):181-185.
[5]高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05):172-174.
[6]张丽莎.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35(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