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是松材线虫所致的一种严重的森林传染病,它对松树的危害很大,可造成松树的死亡。这种害虫是我国的一种入侵植物,但自传入后,对许多地区的危害很大,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松树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松林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某地区为代表,2020-2021年冬季,共清理病木33.06万亩,清理病(枯)死木28.64万株,清理山下疫木1567.7吨,完成除治小班3630个。近几年,病虫发生增多,病虫防治范围逐步扩大,对林业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对病原菌进行防治,减少发病率,控制传播速率和影响,并对病原菌进行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疫木的异地安全处置,是指对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点进行定点转运。在采取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后,使其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从而使损失最小化。
1.松树线虫病生物除害技术要点
1.1就地除害技术要点
1.1.1林内就地现砍现烧
疫木的原位清除,顾名思义,就是在发生了虫害的地方,进行病木的处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将现场的树木全部就地焚烧,尽可能地缩短运输的路程,防止瘟疫蔓延,从而达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当前在林业发展中采用的原位森林法,主要是在林地上就地焚烧。这是一种常见的病死树处理方法,并且在此项技术的推广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木材的易燃特性,点燃枯萎的树木,将其彻底消灭。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树木枝干、枝干等部分的虫害问题全部消除,确保害虫的完全清除,不会留下任何残留。同时,此方法还可与倒伐联合应用,避免了害虫和害虫的损失。但是,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很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就很难扑救,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疫区进行原位处置时,必须根据疫区特有的地理条件,结合当地的复杂地形特征,综合考虑是否采用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建议用铁锅消灭病木。而后者,则是一口直径1.5米的大铁锅。在森林中适当的地方摆放。一般都是五到十平米的空地,用一块石头将锅固定,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按顺序倒入平底锅:然后把菜油倒进锅里。点燃,将病木集中销毁。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它的成本低,而且更好的燃烧。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不会引起森林火灾。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原菌。
1.1.2就地套袋熏蒸覆盖
以往用来对付病木的方法,都是采用包扎、熏蒸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将干枯的树木,或者直径0.8厘米的枝条,切成100~150米的木段,再用0.8厘米厚的塑料薄膜包住,再将56%的磷化错药片放入塑料袋中。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20克左右就能完成消毒。时间控制在10-151之间。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在于,熏蒸必须在10℃以下的室外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各区域的天气状况差异很大,因此很难确保控制的最终效果。
1.2疫木除害技术要点
1.2.1铁纱网罩就地隔离疫木
这是一项新技术,在防治疫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种方法是用铁丝网把松材线虫覆盖起来,从八月起到次年四月。其具体步骤是:在天牛羽化前进行。对那些被天敌杀死的树木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其切成100-150 cm的木片,然后用铁丝网将其覆盖,通常情况下,两张铁丝网将其缝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袋,然后将切割好的病木片塞入其中。把袋子的口盖封好。把它放在不易被雨水冲刷的地方:袋子的边缘和连接部分可以用细线把它们固定起来,这样就能阻止松褐天牛的羽毛脱落,同时,网里的其他天敌也可以通过各种网孔传播。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防治害虫,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其它害虫。安全、高效。同时,本方法还能与放管型肿腿蜂人工辅助技术相结合,达到松材线虫病防治的目的。有研究认为,两者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流行,并能明显地减少正常松林的总体死亡率[1]。
1.2.2林地清理
通过对病木和枯死树木的剪枝、根茎的清理,是较为稳妥的防治措施。尤其是在危害区,应用这种方法对病原菌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砍伐后应焚烧或处置,以免造成新的传染来源。设置隔离区,阻断松材线虫的蔓延,从而阻断其食物供给,从而有效地遏制其蔓延,从而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2.3清理病死树
病死树数量少、分布广泛,病死株率低于10%,采取了彻底清除病死木的方法。对病原病病区、病死病株数多、病死率超过10%的病区,应组织专业队伍,对病原区或病区进行一次全部砍伐,彻底清除病原区或病区。为确保根治效果%杀螟松乳液(2~3 kg),对松树的树冠进行防治,在发生线虫感染前几周,使用丰索磷、乙伴磷、治线磷等内吸性杀线剂,或使用富索磷注入树干,以防止线虫的侵入和增殖。利用内吸型杀线剂注入树干,可以防止线虫的入侵。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准备
在试验之前,每一棵松树都要打上编号。便于试验的记录。C是控制区域, T是处理区域。编号表示序列,例如T-53是处理区域53号。
2.2实验内容与方法
2.2.1处理区与对照区线虫量测定
试验于2021年5月进行,没有发现松材线虫感染的松树,但也有一些已死亡的松树,无法确认松材线虫的存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分别选择3株枯黄严重的树种,将枯黄的枝条分别装入,采用漏斗法确定该地区有无线虫[2]。
2.2.2土壤取样方法与菌剂喷洒方案
首先,在处理区和对照组中,随机选择5个场地,取500克左右的土壤,除去表面的土壤,并将5-15厘米厚的土壤运至实验室进行化验。按1:10的比例混合后,放入桶内,用高压水枪在试验区域内喷洒,尽可能的均匀。3个月后,在处理区和对照区再次随机抽取5个采样点,再次喷洒第二次。第2次采样后3个月,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采样。
2.2.3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为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状况,利用单一样品的多样性,即 alpha多样性来反映其多样性,利用统计方法估算其物种的丰度和多样性,从而得出一种或多种样品的分类学对比。
3结果与分析
3.1处理区对照区线虫量
松材线虫在这一地区的传播是真的,但松材线虫的分布并不均匀,也有少部分树木.松材线虫并未感染.见表1。
表1 木段样品中松材线虫量
3.2 松树健康状况对比
3.2.1样地内新增马尾松株数
对处理区和对照区各月份每公顷增加的黄松进行了统计。用 SPSS软件对样品进行了检测, P<0.05表明,处理区和对照区的新发黄马尾松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处理区马尾松的新增加数量比对照区少[3]。
3.2.2马尾松健康状况
对马尾松发黄松针中的松针数量进行了统计,并计算出了马尾松在这个月份发放的黄松针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黄松针在松林中所占比例较高,马尾松总体呈枯黄发展趋势,有4株枯死,而在治疗区,马尾松总体上呈不变黄松针,枯黄率较低的松针在十月恢复。在对照区,马尾松上发现了一根枯萎的松针,但并没有蔓延到整个松树,用漏斗方法检测了松树的一些枝条,发现松树中没有松材线虫,枯萎是正常修剪,不会影响试验结果。
3.3讨论与结论
该菌剂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有明显的影响,3次试验中 Rhodoplanes和 Mycobaterium (Lacterium)2个菌株存在显著差异,其它两种菌剂喷后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实验组的数目很少,尽管每1个样本都有很大的样本,但是由于缺乏关于死亡树木的统计资料的比较,这会造成实验上的错误。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处理和控制的试验。由于地方林业局经常在松材线虫病中投入大量的花绒寄生和松树灌干剂,因此对松树的健康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但松材线虫流行程度较高的地区,以确保试验的效果[4]。
4.结语
松材线虫病是我国林业生产,尤其是在松林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不但极具感染力,迅速,蔓延,甚至有可能造成松材林的毁灭。因此,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一直是松材线虫病的重点,而病原菌的处理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利用病木的生物处理和热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实践。为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提高疫木的利用率,以达到合理利用。总之,疫木生物除害技术对松材线虫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谭会纯. 松树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要点[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6):7-9.
[2]陈元生,李新远,于海萍,等.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2):82-86,52.
[3]陈沐荣,谢诚,陈纪文. 惠州松材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评价[J]. 中国森林病虫,2003,22(4):40-42.
[4]涂克林,杨忠武,杨春生,等.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Z]. 桂林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