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司影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司影晶,.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信息通信与技术,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36.
摘要: 在新课标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对于学生的长足发展需求,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对于学生的培养更趋于多元化发展,将思想方法和知识教育相互统一,以知识学习为主线,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塑造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阶段性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心理发展建设。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36
基金资助: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数学课堂,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变革,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让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方方面面的概念问题,而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将基础概念学好,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的运用。然而,由于小学生接触的生字词有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他们对数学概念这方面的学习相对薄弱。同时,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学习的知识不够丰富,会对某些概念理解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点,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自感受周长的形成和意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涉及各种图形的制作过程进行一些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和练习纸。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数学学习中涉及很多几何图形知识,周长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周长是沿着物体的边缘一周的长度。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先让学生结合PPT和板书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再让学生说出对周长的理解。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考虑之后能大胆展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习最基本的实数范围内的整数部分,而且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了部分分数的现象,只是对分数真正的含义不是很明确。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整数表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那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东西呢?。由于分数的表达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有趣的生活问题将分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行分析和探索分数的意义,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信息技术化的教学能丰富课堂教学素材和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利用多姿多彩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几分之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并说道:“里面有一块大蛋糕,今天是某某的生日,这是妈妈给他买的生日礼物,他们一家有8个人,那么每个人应该分得蛋糕的多少呢?。怎样分才公平呢?”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中,调动他们思考。学生结合自己过生日的经验可以判断蛋糕一般都是平均分配的。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创设情境,用课件出示情境图“蜡笔小新”并提问:“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分别担任家里的什么角色呢?”学生回答:“里面有野原新之助,也有野原向日葵,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这之后,教师指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美伢妈妈去买水果,在水果的时候,妈妈问小新:“我们今天买点苹果回去吧,可是要买几个呢?”小新思考了一下告诉妈妈:“我们买4个吧,因为家里有四个人。”妈妈说:“但是我觉得每个人一个好像不够吃,我买6个吧”这时,小新觉得很奇怪:。“4个人要怎么分6个苹果呢?”学生也陷入了沉思。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来,每个人可以吃一个半,也就是总数的1/4,这样既能吃得满足,又很公平。然后,在学生学习。1、2、3等整数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小明将一个苹果吃的剩下一半,那么还剩多少个苹果呢?”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苹果和半个苹果同时存在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分析,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堂导入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知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能吸引学生的课件,使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教师也可以通过动手画一画设计地面图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题型千变万化,但只要掌握规律和窍门,学会举一反三,学起来就非常简单。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教师整理了一部分找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找到它们的规律所在,如用多媒体展示根据规律填数:

1.3,5,7,(),11

2.5,10,15,20,(),(),(),()

3.20,18,16,14,12,(),(),(),()

这些问题都是简单的数字问题,学生只要对这些数字顺序敏感,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又如,教师提出一些图形规律、颜色规律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或颜色的不同找到其中的规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用动画的形式,如播放老奶奶上一层楼需要花5分钟,那么从一楼上到八楼需要多久来让学生找规律。在每一类型的找规律问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直接展示,而应慢慢地引领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如在1、2、4、5、7、8、10、11、13……这个数列中,2比1大了一个数,4比2大了2个数,5比4大了1个数,7比5大了2个数……教师通过先让学生比较周围的每个数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PPT逐一向学生展示。当学生回答出一个规律时,教师随即展示,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伟宾.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20(21).

[2]刘晓丹.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影响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2018(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