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60%的新建桥梁采用了预应力技术,其中我国桥梁建设中预应力技术的使用率已超过70%。预应力技术因其能够有效提高桥梁的抗弯、抗剪性能,特别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和重载交通的需求。根据《桥梁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等权威数据的支持,预应力技术已被证明在提升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成为现代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1 项目概况
本文以道路工程的D合同段为例,深入探讨了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运用。具体案例中的K23+340位置标识了一座左桥,采用了28米长的连续箱梁设计。这座设计高度达20米的桥梁,共使用了30片箱梁,每片重达82吨。经过前期详细的工程调研,发现桥梁右侧地形开阔,无明显障碍,基于此地理优势,相关工程团队决定此处作为预应力施工的预置场地。预应力安装过程中,共布置了30个专用台座,以稳固支撑重达120吨的大型吊车,确保预应力施工的顺利进行。工程的详细结构与布局可参见附图1。
图1 桥梁断面图
2预应力技术的特点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使用功能上。预应力需要在桥梁结构中预先施加应力,抵消后期使用中的荷载,使得桥梁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和更长的跨度,类似于给桥梁“打了个提前量”,让结构提前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减少了因荷载引起的应力集中,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预应力技术在耐久性上也是一大亮点,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结构开裂的可能性,还能增强抗风、抗震等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可以说,预应力技术像是给桥梁穿上了“防护服”,大大提升了长期使用中的抗损能力,根本上改善了传统结构容易出现的疲劳破坏问题,充分体现了“未雨绸缪”的设计理念。
3 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工艺流程
3.1 锚固与锚具处理
在锚固过程中,首先要确保锚垫板的预埋位置与设计图纸完全一致。使用激光测量仪和全站仪精确定位锚具的中心点,确保锚垫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达到标准要求。安装过程中,逐步调整锚垫板的方向,确保与预应力筋的后续张拉方向保持完全一致。对于导向槽和转向横肋的锚固,需使用专用的锚固工具进行固定,并反复检查其稳固性,避免因任何位移影响后续张拉操作。对于弯折部位,采用柔性支撑装置辅助调整曲率半径,确保弯曲半径与设计要求相符,弯折部位要保持表面光滑,无毛刺或突起,以确保预应力筋在穿索时不会受损。
3.2 预应力筋下料与处理
下料前,应对预应力筋进行检验,确保其外观无损伤、无锈蚀。在切割过程中,使用专用的液压剪或切割机,保证钢筋切割平整,避免产生毛刺和飞边。下料后,必须对钢筋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油脂、氧化层和PE层,使用专用的清洗剂和抹布进行手动清理,或采用喷砂设备进行表面处理,确保清理彻底。处理后的钢筋需立即进行标识,标明长度、批次和安装位置,避免混乱。在下料过程中,还需对每根钢筋的长度进行二次核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钢筋粘结段,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使用精确的测量设备控制其长度,确保在灌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粘结。
3.3 预应力筋穿索
预应力筋穿索前,首先需要检查波纹管的内壁是否光滑,确认没有异物堵塞。然后对每根钢绞线编号,确保安装时顺序正确。穿索时,采用穿索机或牵引装置逐根穿入预留的波纹管中,过程中需使用导向轮引导,确保钢筋保持平直,避免缠绕或扭曲。在穿索超过150米的预应力筋时,需多点检查每个支撑位置的导向是否正确,防止因过长导致的钢筋扭曲或变形。在穿索完成后,对每根钢绞线的松紧状态进行手动拉拔检查,确保钢筋在波纹管中处于张力一致的状态,无明显松动或错位。
3.4 预应力筋张拉
在张拉前,需先对预应力筋进行初步紧固,确保钢绞线与锚具的连接无松动。张拉时,使用专用的张拉设备逐步施加预应力,首先进行预紧张拉,施加10%-15%的设计张力,目的是确保钢绞线在后续张拉过程中不出现缠绕和松动。预紧完成后,开始进行高应力张拉,按规定的张拉顺序和力度,分阶段、分步逐渐增加张力,每一步的张拉过程需持续监控张力变化,确保实时数据与设计要求一致。张拉完成后,使用精密测量仪器检查钢绞线的张拉长度和伸长率,确保其与设计值相符。完成张拉后,再对钢筋进行张拉力回检,确保张拉力均匀,张拉完毕后,立即锁定锚具并检查其紧固情况。
3.5 压浆处理工艺
在压浆处理前,首先准备符合标准的浆料,使用专用的搅拌设备,严格控制水灰比,确保浆体的流动性和密实性。压浆前,使用压浆泵对波纹管进行密封检查,确保波纹管无破损、漏浆情况。压浆时,按照规定的压力和速度,均匀地将浆体通过预留的注浆孔注入波纹管中,过程中需实时监测注浆压力,确保浆体完全填充波纹管,避免气泡或空洞。注浆结束后,进行排气处理,确保波纹管内无残留空气,防止因气泡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压浆完成后,及时封堵注浆孔,并定期检查浆体的硬化情况,确保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4 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4.1 保证钢绞线数量和正确定位
在预应力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布置钢绞线,确保数量和规格符合标准。每根钢绞线需在安装前经过严格检验,确保符合性能规范。布设时,必须保持钢绞线的平直状态,防止任何缠绕或交错,必要时使用定位工具进行调整。张拉过程中,确保钢绞线与锚板垂直连接,利用精密测量仪器检查对接精度,避免偏移。承压板的安装需使用专业固定工具,确保其稳固不松动,防止张力分布不均,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2 精确控制张拉时间
张拉作业需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时间必须与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相匹配。通常使用早强剂来加快混凝土的强度提升,施工团队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张拉时间表。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确保达到最佳强度后再进行张拉,避免因过早或过迟张拉导致的应力集中或混凝土开裂。施工现场应使用实时监测设备,随时检查混凝土强度,确保张拉时机准确无误。
4.3 确保预应力筋和波纹管的安装质量
预应力筋和波纹管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安装波纹管时,必须确保管道内壁光滑无损,避免在灌浆后出现变形或渗漏。施工前,使用专业设备检查波纹管的表面质量,及时修复任何毛刺、折角或损坏。安装时,精确定位波纹管的位置,使用激光或全站仪确保其在结构中的精度。必要时,在焊接波纹管时使用湿麻袋或薄铁皮覆盖进行保护,防止高温对管道造成损坏。全过程需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安装后的预应力系统无任何隐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也为现代桥梁建设带来了更加稳固和长效的保障。通过科学的施工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预应力技术成功克服了许多传统施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应对大跨度和复杂荷载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然而,施工技术细节和施工质量的把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应持续创新、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的桥梁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泽平. 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运用[J]. 汽车周刊, 2023, (08): 101-103.
[2]姚正鹏. 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 2023, (33): 79-81.
[3]李超, 张科研, 李建, 陈凯然. 浅析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 2023, 49 (11): 135-136+139.
[4]李帅. 预应力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 (10): 198-200.
[5]剡伟康. 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 中华建设, 2022, (09): 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