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生物教学
陆芳蕾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陆芳蕾,. 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生物教学[J]. 生物学报,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109.
摘要: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在学校的课堂上,则是实现课程育人,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教学要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生物学学科的特征紧密联系,深度发掘学科内涵的思政元素,把生命观念、辩证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等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充分发挥生物课堂育人功能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 思政元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109
基金资助: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深刻地发掘出学科内涵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并从生命起源入手,对其培养正确的生命观;拓宽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拓展教育视域,扎根于学生家国情怀;通过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途径,使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层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教师在生物学课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灌输,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并逐渐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所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尽量从理论上指导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一节中,在讲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方面病毒种类多,分布广,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另一方面人类对病毒进行有效利用,通过研制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利用病毒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借助病毒强携带基因能力转基因和基因治疗等。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引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根本规律之一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学生对病毒形成辩证认识的同时,对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

二、探究生命本源,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在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生对人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如人生目标不明确、生活态度不积极、生活方式不健康、抗挫折能力差等。近几年,中学生出现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时有发生。所以,在生物教育中引入生命观念,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节时,教师结合讲授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通过阐述偶然与必然的联系,强调每个人都是生命起始进程中两亿分之一的优胜者和幸运儿,学生从内心增加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在介绍胎儿在子宫内孕育过程时,为学生播放“猛男体验10级剧痛分娩”测试视频,当看到有的男性测试者在3级、5级疼痛等级就满头大汗放弃测试时,学生们开始还觉得好笑,渐渐笑容变成满眶泪水,感知到母亲生育过程的艰辛,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更体会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不容易,要发自内心的珍惜生命,爱护自己。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更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养成理性的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秉持“动手做一次好于用笔记百遍”的原则,凡课堂实验,每一个都要认真准备实验材料,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做好实验记录,逐步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的良好习惯。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对学生实验要进行全过程性评价,不能只注重实验结果。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一个同学把一组种子放在教室内每天浇水,另一组种子放在家中的冰箱里不浇水,实验结果是第一组种子萌发了第二组没萌发,他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虽然结论正确但设计过程并不准确,对此教师提示他如果同样给放冰箱里的第二组种子浇水,会不会也萌发呢?种子萌发到底是因为温度还是水分呢?学生马上明白了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的要求,并更正了实验设计。

四、结合现实情境,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负有的一种道德义务。是否树立强烈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既与个人的理想信仰有关,又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初中生对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要做到“事事关心”,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线上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书面知识和传染病流行的现实情况,每节课前插播几分钟的视频宣传片,有宣讲疫情期间的防疫要求及政策的,有教大家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的,有志愿者响应号召向疫区出征的,有尊重科学防疫举措不信谣不传谣的……学生自觉地遵守防疫政策和社会公德,没有出现一例违规行为。当听说有学生的妈妈去武汉支援时,大家肃然起敬,纷纷写下平安归来的祝愿,有学生留言写道:“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奔赴一线,但我会努力学习,做好准备,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跟您一样的人。”

五、拓宽教学视野,根植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种深切的关爱,是对国家的富强、人民幸福的向往,而这一代的年轻人,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从小就对自己的国家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才能够在将来走上社会时,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一个勇于奉献的国家的主人。

展示重大历史成就,激发爱国情怀。如在教学“免疫与计划免疫”时告诉学生,我国早在宋朝时期就用免疫的方法预防天花病毒,并传遍欧、亚两大洲,为世界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激素调节”时,讲述我国科研工作者励精图治,取得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创举的过程。当前我国在生命组学、分子和细胞图谱绘制、干细胞、基因治疗、脑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适时将这些成就展示给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之中,在无声无息之中,培养树立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做无愧时代,无愧青春的追梦人。

参考文献:

[1]张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的探索[J].教育观察,2021(63).

[2]罗娜.高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2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