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也不断地跟上,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最关心的焦点之一。在高中生物教育方面,目前每个生物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即怎样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研究对象是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是对生活的法则的归纳和总结。所以,在对生物的认识上,既要在尊重其特点的基础上,又要兼顾其本身的特点。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的僵化
一些生物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高中生物教育的素质化,认为素质化教学只是把个案导入课堂,导致了课堂教学方式固化。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怎样把实例转化成教学资源上,而忽略了生物知识和实例的联系。这样看来,生物的教育似乎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但是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运用。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摆脱形式化的教育观念,以死板的方式来对待生活化的教育,使其不能充分地实现其功能,从而影响了其有效性。
(二)不注重生活化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界不断地推动着素质的培养,倡导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把现实生活和课堂的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对高中生物生活化的关注不够,比如:个别教师在完成了课后安排了一些课外实践,却没有对其进行检验,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过深入的调研,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有的教师则把课后的作业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而把生物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生物和生活化没有任何关系,只需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就行了,这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的打击。
(三)教学中的问题
一些教师没有对生物教材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剖析,致使学生对课本的内容不够透彻。特别是现在的生物教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贴近实际。但是,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却有一些教师仅注重课本中的生活事例,忽略了实际的生活化要素,导致了生物教学活动被限制于课堂。此外,一些教师由于思想上的传统教育思想而忽视了生物的实践性,影响了学生对生物认识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低下。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生物研究对象主要是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衍的生命体,所以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是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唯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方可从科学的角度探寻生命现象的真谛。所以,在实践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要激发学生的生命趣味,使学生树立科学、公正的生命观,以科学、乐观、理性的眼光来对待生命。
(二)立足实际,构建创新的气氛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让人在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时,就会感觉到它的神奇。这也是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主要表现。因此,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构建轻松自由的创新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构建环境中,生物教师应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条件,把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精心地构建气氛,并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提问。比如,在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以及DNA复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脱氧核苷酸模型,方便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科学生物能力的培养
在新高考大环境下,科学思维在我国现行的考试大纲中早已反映了,所以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时,必须注重对其进行科学生物的训练。所谓科学思维,就是要在尊重科学事实和证据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意识和态度,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的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逐渐形成合理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当前,高中生物的教育方法是以实验为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或者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以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猜想,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程序,以保证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利用生物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有关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孟德尔采用了一种“假说-演绎”的方法,从发现问题,到演绎推理,再到设计实验,最后得出论证,将科学思维的概念完美地诠释了出来。
(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意识
以上提到目前高中生物所用的生物教材,几乎每个章节都反映了生物科学家的科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了探索意识的作用。科学探索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探索,可以使学生对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更好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认为,每一次新的课程都是对自然的探索,而生物教师则可以将这些新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之中,并通过这些事实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复杂性,从而让学生对新知识既不会感到奇怪,也不会排斥,相反学生会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多的兴趣。
(五)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在新高考背景下,应强化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尤其是对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所谓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坚持正确的道德主张,坚持实践正义的理念,并为别人做出让步和做出奉献的精神。在生物教育中,生物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学生的社会性、问题的解释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相信科学、相信生命,反对伪科学、反对宗教迷信,使学生学会辨别伪科学、迷信,树立坚定的信念。对于目前社会上广泛关心的转基因食物的安全问题,应做到不一概而论、也不全面开放,不散布谣言,以合理的心态来看待,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应该认识到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是生物课程新高考的主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在确保基本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竭尽全力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扩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灿艳.探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生物学科学业评价改革[J]. 科技资讯.2019(6): 118-118
[2]朱卫家.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8(7X):14-15
[3]严贻兰.新高考模式下生物教学策略初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 17-18
[4]吴秀莲 .浅谈新高考一体四层四翼下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J].《高考》. 2018(15)
[5]张志祥 , 王汇川 , 刘鹏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9(2): 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