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微课的中心是一组教学录像,老师可以通过录像来展示和输出。微课在启发育人、分析学情、随堂小测、作业布置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微课内容少、时间短、重点明确、表达方式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教师进行趣味教学;利用微课作为学习的载体,创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进行知识传递,可使教学事半功倍。但是,当前的微课教学实践中,由于师资培养观念僵化,教学形式陈腐,教学质量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对高中生物学教师运用微课建设有效的课堂策略进行探讨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其将微课教学充分利用在教学实践中。
1、高中生物学科运用微课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微课教学的教育意义发挥到:一是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引导同学们进入一个美妙的生物世界,体验生物的文化,学习遗传信息、染色体、神经系统等生物的知识。由于视频、音频等媒介传达的信息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感性的认识,有利于他们记住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二是利用微课,使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互,这是因为微课主题明确,目标明确。老师们在准备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数据资源聚集在一起,保证“学”、教同步,实现师生同创、互动性教学,从而实现了有效的生物学教学。三是微课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生物学教学环境,这是因为微课的教学资源可以被分享,可以通过信息装置进行阅读,方便了学生们的自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和老师们进行交流,这使得生物学教学更具可扩展性。另外教师可以自行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专业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品质。
2、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1.改革教育理念
首先,高中生物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为基础,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开设微课,让微课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手段。比如,老师在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时,可以使用微课上的录像,以视频中的节拍来刺激学生探究的好奇心,然后再引导他们去推测杂交的结果,从而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自由结合法则。在猜想部分,老师会激发学生对结果的各种猜想,并以各种形式呈现各种猜想组合图。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讨论学习的情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以后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等理论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在实施微课时,要强化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微课的潜能,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念,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爱好科学,承担起社会的职责,实现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以考促教”的一个突出体现,就是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加强核心素养。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当前的考试动向和需要,老师可以用微课来呈现考试中的试题,让他们能够端正自己的求知欲,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通过微课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最后,运用陶行知的教学理念,以生活为本,知行合一,强化练习。例如,老师在教授“人类遗传病”时,可以将学生带回到现实,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对常见遗传病的认识,以及对直系血亲、优生优育等基础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归纳出遗传疾病的特征。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利用微课来展现自己的教学效果,强化“师生交互”,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学课堂,根据学生的自学经验推导出相应的知识,并将学生的缺点和死角作为微课使用的依据,从而建立起以微课为平台的高效生物学课堂。
2. 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
微课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在新课导入、课后复习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微课的优化教学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利用微课的通用性、灵活性等优点,实现生物学教育的最优升级,以适应不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求。比如,老师们可以采用“微课+作业”的方式来教授“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首先建立合作学习的团队,每一组都要具备平等的知识,并能团结协作,共同创造对生物知识合作、自学和探究的环境。为保证同学们能够相互协助,老师可以从新课导入、知识点讲解、课堂小测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其目的是对网络资源的灵活利用。其次要确保团队的工作流程是循序渐进的,在新课导入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引导学生理解达尔文理论,然后通过“阐述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达尔文进化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明确了合作教学的方向,减少教学冲突,达到创建高效的生物学教学目的。在完成了协作学习之后,老师可以在微课堂上安排一些作业,然后再通过练习类的微课来测试他们的学习效果,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不管是演讲类的微课,还是实践型的微课,老师都要根据分级教学的理念来选择数字化的信息整合、利用,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等需要,避免某些同学在团队合作中被边缘化,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自学、探究、合作等学习活动,使教师能够利用微课创造优质课堂,确保每位学生均能从微课中获取成长养分。
除了“微课+作业”之外,还可以开展"微课+专题探索""微课+生物实验""微课+主题式教学"等育人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教法融合优势互补,依托微课将数字资源引入各类生物课堂,多渠道发挥微课的作用,使多模态课堂,混合式课堂能够持续发力,满足学生自学、高效学习的需求,进而提高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3.加强教育系统建设。要为生物微课程的推广做好软环境,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最好的教育设施,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帮助资源整合建立一个资料库,保存与生物微课创编相关的组图、视频等资源。同时,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体系,确保设备、系统和其他软件的正确的管理,避免设备老化,系统瘫痪,导致设备不能正常的操作。
结语
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必须重视利用微课的方法,在课上贯彻渗透原理与多元性原理,以凸显微课构建高效课堂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以保证微课构建高效课堂的优势, 并以微课设计育人为本理念,优化教学形式,实施“微课+”育人举措。同时,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教学环境下,注重专题研究,深耕教材,教学评价,使微课得到更好地运用,从而提升高中生物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鲍伟利.巧借微课教学,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I].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师亚军.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西部素养教育,2019,(18).
[3]李婕好,李艳红,胡斌.微课在农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0). .
[4] 高月华.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和策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