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对此,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不仅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还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优化对策。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有力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特别是对优化和完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至关重要,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同时要切实做到“举一反三”,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倾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探究意识和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至关重要,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战略性更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强化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既能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也能促进学生将其应用于生活,更能在综合应用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总之,广大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和完善,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路径,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化对策
(一)引入自主学习,激活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将自主学习引入学生课前预习阶段,通过布置趣味性强的实验探究项目,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单,在自主学习单中列明学习事项,帮助学生理清自学思路,使学生能够在自学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
以“摩擦力”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安排“操场上的摩擦力(爬杆)”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操作实验项目,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完成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单内容包括以下三项:第一项,实验目的:通过爬杆体验,找到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静摩擦力三要素,感受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第二项,实验器材:镁粉、油、手套;第三项,自学记录:手与杆怎样才能产生摩擦力?手静止在杆上的摩擦力方向、大小?沿杆向上爬和匀速下落的摩擦力方向、大小?在手上涂油、镁粉后体验爬杆的难度。在小组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单后,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总结评价,而是要在课堂上讲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摩擦力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影响因素的认知,最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并将想法落实到实验中去,摸索出实验现象中反映的物理规律。
(二)探究实验现象,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部分实验项目中,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真实实验现象与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结论有所差异,导致实验数据无法达到预期。教师要将此类物理实验作为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突破口,让学生发挥出创新能力,主动探究造成实验现象差异的原因。
以“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为例,教师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固定到酒精灯上部,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水发生的现象。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每间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和水的现象,直到水沸腾持续2分钟后停止读数。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水的温度数值,各实验小组记录的温度数值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98.6℃、98.5℃、98.9℃、98.7℃等,这些实验数据与教材中写明的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点为100℃存在一定差异,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质疑。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吗?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教师借助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的冲突点,引入创新能力训练,让学生尝试探究下为什么实测沸点数据与教材中的100℃沸点存在差异。经过学生深入思考和教师引导,学生一致认为水中杂质、大气压不同等因素是造成实测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巧设课堂提问,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课堂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保证各个问题是层层递进关系,通过问题驱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以“摩擦力”为例,在学生初步掌握碎片化的摩擦力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形成新的思路。具体问题如下:问题一,物体分别在5N、10N、12N拉力作用下静止不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该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掌握静摩擦力的求解方法。问题二,当拉力增加到16N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测力计示数为15N,分析摩擦力方向和大小。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效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晓妍.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75-76.
[2]毛勇生.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21(0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