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肋骨骨折在所有骨折类型中具有特殊性,胸外伤中常见为单根、多根肋骨单纯骨折,但由于人体肺脏在胸腔内,骨折会造成患者胸廓机械功能失调,当患者呼吸时出现严重疼痛,最初48-72小时内患者呼吸急促、潮气量减少、咳嗽抑制、深呼吸受限,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在肋骨骨折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干预为首选方案,降低疼痛程度不仅是患者的主观需求,也是改善预后的必然道路。既往研究[1-2]中提出中医外治法能够帮助提高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较好疼痛缓解效果。中药外敷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不良反应小,而且通过中药膏剂外敷,直接施于患处,药力直达病灶,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有效缓解肋骨骨折引发的疼痛,再佩戴肋骨外固定带,能够较好地固定胸廓,减轻或避免骨折端反复移位,有利于患者自主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3]。因此本研究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尝试自制中药膏外涂的干预方案提高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对抗效果与康复效果,现将本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收治入院的肋骨骨折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影像学检查与医师诊断确诊肋骨骨折;②患者本人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配合较好;③患者首次肋骨骨折。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缺少;②患者精神及意识障碍,沟通不畅;③患者合并胸腔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④对中药成分有既往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7~76岁,平均年龄(58.69±4.75)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7~75岁,平均年龄(58.71±4.7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具可比性。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
1.2.1常规干预
所有患者均使用胸骨固定带固定胸部,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内服,密切观察患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使用三角枕与棉垫配合体位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状态,当患者咳嗽或排痰时注意固定伤口,避免骨折移位情况。肋骨骨折初期患者要减少活动,采取半卧位休息,降低损伤部位张力。实际操作与活动中引导患者捂住胸壁,降低疼痛感。疼痛同时可能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产生情感共鸣,给予足够关注,实施精准宣教,消除患者不良顾虑与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干预依从性与安全感。对照组患者采取上述护理干预方案。
1.2.2观察组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使用芙蓉膏外敷干预,所用的芙蓉膏为本院自制的膏剂,主要成分包括冰片,樟脑,生大黄,当归,石膏,红花,苏木,血余炭,薄荷等。将芙蓉膏均匀的摊涂在宣纸上,厚度约1-2mm,并将宣纸对折。将涂有芙蓉膏的宣纸外敷于胸部疼痛部位,范围超出疼痛部位1-2cm,每日1次,3天为1疗程。至疼痛评分下降≥1分或疼痛消失。
1.3评价指标
1.3.1疼痛指标:使用NR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分别于干预后3d、6d进行疼痛评估。
1.3.2护理效果:连续干预3周后采用尼莫地平疗效评分法进行效果评价:(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95%>疗效指数≥70%;有效:疼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70%>疗效指数≥30%;无效:疼痛及其它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3.3护理评价:出院日采取患者自主评分法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分值范围1-5分,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3.4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涉及到皮肤损伤、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计算并发症发生率时,运用并发症人数/总人数×100%方式。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值检验,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指标差异对比 干预3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67±1.13)分、(6.84±1.15)分,6d后分别为(5.03±1.03)、(6.04±1.12)分,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对比 观察组总护理有效率为95.00%(显效28例,有效10例),对照组为77.50%(显效20例,有效11例),差异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3.69±0.42)分,对照组(3.04±0.38)分,两组相比(P<0.05)。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在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皮肤损伤人数为的1例,肺部感染人数为0例,胸腔积液人数为0例,肺不张人数为0例),在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皮肤损伤人数为3例,肺部感染人数为2例,胸腔积液人数为1例,肺不张人数为1例),差异相比(P<0.05)。
3. 讨论
肋骨骨折的出现,一般为外力创伤胸部造成,在发生肋骨骨折以后,往往会出现局部组织血肿、肋骨断裂,以及胸壁肿胀等问题,西医提出,疾病的发生与炎症效应相关,在微循环紊乱影响下,引发组织灌注明显不足,进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肋骨骨折在发生以后,会导致工作、生活均受到较大影响,降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如果运用保守治疗方式,一般需要几个月,并恢复时间较长,且处于治疗期间时,需结合胸带固定,引发工作、生活不便。未能及时纠正骨折情况下,可能会引导骨折端愈合畸形。此外,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皮肤损伤等。在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以后,可能会出现全身感染,情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在发生胸腔积液以后,呼吸功能常常会受到影响,出现气短、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情况,并且会造成纵膈脏器受压,无法使心脏血液顺利回流。皮肤损伤的影响下,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肿胀感、疼痛感。肋骨骨折虽为胸外科临床常见病,但由于肋骨骨折可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影响,疼痛感较强,往往造成患者较大痛苦。现今针对肋骨骨折大多采取镇痛药物治疗,但药物口服可能造成患者消化系统症状,且临床疗效并不显著,长期应用还可产生依赖性。因此,应积极探究更为有效的方式。
祖国医学将肋骨骨折归属于“跌打损伤”范畴。明代医家薛己所著《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有所之不和。”外力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伤皮肉”、“伤筋”、“伤骨”,气血瘀滞,经络阻塞,气血津液亏虚,营卫不和,脏腑失调,造成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在进行疾病治疗过程中,重点在于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同时进行消炎止痛。中药外治法在许多研究中被证实具有较好缓解疼痛效果,且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4]。
芙蓉膏具有多重功效,其中包括消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一般使用方式为外敷。在使用芙蓉膏以后,可以借助于疏散风热、清热解表方式,将病邪有效清除。使患者减轻疼痛、红肿症状,防止患者患处产生较多不适。同时芙蓉膏可以调节身体湿气代谢,排出身体湿邪。此外,芙蓉膏在使用以后,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芙蓉膏当中的成分,主要包括冰片,樟脑,生大黄,当归,石膏,红花,苏木,血余炭,薄荷等。方中生大黄最具活血化瘀之功效,选用取其峻烈之性,苦寒重浊,攻积导滞;当归、红花、苏木、血余炭等都具有活血化瘀,存在接骨续筋的功用,并且当归有阻碍血液凝聚,同时能促进血液流通的功效,可以发挥推动新陈代谢及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冰片、樟脑、薄荷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就冰片来讲,由于其能够清热解毒、止痛,因此可治疗各种痛证,对局部的红肿热痛可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以上几种药物进行合用,在骨折治疗中,能够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5]。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芙蓉膏外涂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芙蓉膏能够获得更好的缓解肋骨骨折患者疼痛效果。芙蓉膏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与骨折疼痛发生之瘀血聚集阻碍气血运行之病因相契合,药物经过透皮吸收途径直达病灶,消散瘀血,恢复局部气血运行,从而获得满意镇痛效果。随着疼痛与水肿的加快消散,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更快被控制,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局部环境,因此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从护理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芙蓉膏外敷能够效果更佳,可促进肋骨骨折临床康复。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芙蓉膏外敷运用在肋骨骨折患者当中,可以使患者症状获得较大程度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芙蓉膏外敷缓解肋骨骨折疼痛效果更佳,可促进骨折更快康复,患者满意度高,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宁广和,冼秀玲,滕青琳,等. 中药涂擦联合中药封包热熨对缓解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7):187-189.
[2] 陈加力. 张贵华. 中药酒涂擦结合红外线照射在肋骨骨折患者疼痛中的应用[J]. 自我保健,2023(8):269-271.
[3]宋嘉琳,张静,周玥彤,等.中药外敷治疗单纯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研究[J].系统医学,2019,4(6):174-176.
[4]陈加力.自制活血止痛接骨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5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30(01):147-149.
[5]姚平,王强,顾云峰.伤科止痛膏外敷对下肢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