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H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成为当前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HF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重构、神经体液调节失衡等多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的活动耐力下降到严重的静息时呼吸困难,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1]。准确评估左心室功能,特别是其收缩和舒张能力,对于HF的早期识别、病情严重程度分层、治疗策略选择以及预后判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上,心导管检查曾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费用高及潜在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2]。相比之下,心脏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HF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HF患者的心脏彩超参数,进一步验证心脏彩超在评估左心室功能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HF患者。纳入标准:符合HF的诊断标准;接受心脏彩超检查;完整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恶性肿瘤患者;不配合检查者。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5-79(63.42±10.25)岁;病程1-10(4.82±2.45)年。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Ⅳ级8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使用飞利浦Q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3.5MHz。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胸廓;经胸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获取左心室长轴、短轴切面图像;采用M型超声测量LVEDD、LVESD,并通过公式计算LVEF;记录并分析各项心功能指标。所有检查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操作完成,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LVEF、LVEDD、LVESD、NYHA心功能分级。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整体评估
心脏彩超评估结果显示,46例患者的LVEF为(40.23±6.74)%,LVEDD为(57.85±6.17)mm,LVESD为(45.32±5.84)mm。
2.2心功能分级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上升,患者心脏彩超参数中的LVEF显著下降,LVEDD和LVESD显著增加,且三者均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
表1心功能分级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n,x̄±s)
3讨论
HF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其核心病理机制是心脏泵功能减弱,导致心输出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临床上,评估H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有创检测方法尽管准确,但因其操作复杂且存在潜在风险,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心脏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提供包括LVEF在内的多个心功能指标,被广泛应用于HF的诊断和监测[3]。然而,尽管彩超技术应用广泛,该方法的实际评估效果仍需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心脏彩超能够有效评估H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尤其是LVEF、LVEDD和LVESD等核心指标对患者心功能状态具有较强的反映作用。LVEF作为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本研究中随着HFNYHA分级的增加,LVEF逐渐下降(P<0.05)。彩超评估能够无创、便捷地获取LVEF、LVEDD等参数,尤其适用于HF患者的长期监测。在操作方法方面,心脏彩超的标准化操作对于获取稳定、准确的结果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同一名超声医师进行所有检查,确保了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在彩超操作中,通过二维图像的获取和M型超声测量,能够客观、直观地反映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这种操作方法不仅简化了评估流程,也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病情较重或合作不佳的患者,彩超的无创性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心脏彩超在评估HF患者左心室功能中具有理想的临床价值,尤其是LVEF、LVEDD、LVESD等关键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与NYHA分级密切相关。心脏彩超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手段,适用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群体,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使其成为HF诊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元芬,詹鹏,黄青,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异常活动程度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4):696-698.
[2]杜秀娟.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38-40.
[3]罗静,聂云,张春艳.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3,9(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