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相异构想有效暴露的探索
杨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华,. 物理课堂教学中相异构想有效暴露的探索[J]. 物理进展,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130.
摘要: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优异成绩并且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相异构想有效暴露,怎样有效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践结果表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潜能。新课改明确强调自主学习的意义,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去落实它,改变过去直接向学生“投喂”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暴露个体的相异构想,再经过老师的引导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后“茶馆式”教学;相异构想;自主学习
DOI:10.12721/ccn.2022.157130
基金资助:

学习不是被动的输入,而是应该主动进行。后“茶馆式”教学中相异构想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然后暴露出学生个体的个性问题。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学习,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碰撞,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连接点然后将知识吸收消化。若遇到被排斥的知识,则会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交流。然后进行修正、充足再吸收消化。

一、相异构想有效暴露的意义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头脑并不空白的,学生有着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方法和知识,部分有助于今天要学的知识理解,甚至会产生“闪光点":但有的旧知识可能与今天要新学知识完全相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启发引导、暴露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新知。然而,教学现状是教师往往讲得太多,只告诉学生正确的知识,却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课堂教学方式还是灌输式居多、启发式较少,学生怎么可能真正学会呢?
后“茶馆式”教学把对某一概念、某一问题存在不同认识、不同理解和不同判断的普遍存在的认识论上的现象称为“相导构想”。“相异构想”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还可以是正确的,甚至有创意的见解。其实,在大量的学科考核中都有选择题,如果是单选题,一定是一个正确,另外几个错误,结论就是“相异构想"。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暴露,那么不但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

二、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语言交流空间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的各种活动相对较少,他们认为课上自己讲课学生听就行,不允许他们交头接耳和互相讨论,逐渐地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有的时候讲完课教师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人回答。甚至教师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存在矛盾,他们平时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他们课上交流互动和参加各种活动,有时候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却没有学生积极配合自己又会很生气,其实这种现象都是教师造成的。处于此环境中的初中生物理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欲望不强,导致教师教学任务很难有效完成,原因是学生相异构想的问题暴露老师没有关注,更没有及时的解决。

(二)学生学习存在依赖性

我国初中物理课堂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围绕着教材给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少有交流与合作表现空间。就算强调课堂上实践重要性,但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因此多数都是给学生做示范或者播放视频。同时太过关注学生的成绩,把它当成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这样一来,有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感觉教师和家长都不喜欢自己,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在传统教师讲解而学生只能倾听的模式影响下,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受到制约,逐渐产生知识点学习依赖性特征,并不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被动参与。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融入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而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大多都来自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这个特点并融入教学,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依据。实际课堂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导向,把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带入进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明确自己学习的意义。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学习蒸发的原理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加入一些生活元素,如衣服沾上水,水会逐渐消失是为什么?在地面上泼一盆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水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发挥想象并做出回答。很快有学生会分析出水分蒸发,但对原理却所知不多;有聪明的学生会提出水在阳光比较强烈的地面上会逐渐蒸发。提到蒸发这个字眼的时候教师就叫停,告诉他们就是因为水会蒸发,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便是蒸发原理。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学生会发现物理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如学习惯性,教师刚上课的时候和学生展开互动,问他们坐车的时,是否感受到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身体会自然摇摆。这时学生便会在脑海中产生联想,逐渐想象出坐车过程中身体会跟着汽车出现晃动,这里体现的就是惯性原理。通过这种生活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初中生的自主思考还有学习欲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暴露个体的相应构想,及做好正确的引导,是促进其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提升的方式之一

(二)合理运用导学案

预习环节至关重要,教师以此环节为切入点,设计合理问题链,问题群,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过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知道光源的概念、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应用”设计导学案,先明确指出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及重难点,然后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光源是什么,要求学生根据对光源及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的理解将生活中的各种光线画出来。这样的导学案比较简单,很容易让学生抓住重点,学生在“问题链,问题群”这种脚手架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完成相应的题目,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得到培养。

(三)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传统课堂以“一言堂”为主,台上是教师在讲,台下是学生在听,这让“教”与“学”因零互动而处于脱节状态。但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却不一样,它要求学生主宰课堂,掌握主动权。所以,这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思想观念,尊重学生,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要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从而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如,在教学“压强”时,我用多媒体将生活中涉及压强的现象给学生呈现出来,如人们用扁担去挑东西而不是用竹棍去挑、双肩书包的包带做得比较宽,然后问学生通过这些生活现象想到什么,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是不是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是不是压强的大小与受力方向有关?”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后,我组织他们开展物理实验,验证猜想,其自主学习意识均得到了培养。

新教育形势下,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尊重学生主体性是教师必须落实的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引导学生暴露其个性的相异构想,然后再思考如何制定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案,秉持着全过程贯穿的原则,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探究,通过自身能力去获取知识,既得“鱼”又得“渔”。

参考文献:

[1]江莉.相异构想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20(32):18-19.

[2]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