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物理课程特点
1.1 课程结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阶段物理教学课程结构需要做出调整,将课程结构重建为重基础、多样化的教学结构,以及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新课改所制定标准将高中阶段物理教学课程结构划分为12个不同的教学模块,同时对物理教学课程划分为高中必修物理教学课程与高中选修物理教学课程。必修课程是高中学生需要共同学习的课程,必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对力学、运动学、抛体运动学和机械能与能源等核心物理知识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对物理课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并熟悉物理知识在生活的应用,也为物理选修课程奠定基础。选修课程是以物理课程作为载体,对学生的教学侧重于物理与生活中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融合,并且强调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影响。
1.2 学科特点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教师需在教学中,教师需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需发挥理论结合实际思想,兼顾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的考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2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分析
2.1 思想观念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灌输,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差。物理教师被物理课程教学大纲所束缚,教师缺少创新能力,教学通常采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式,因此,导致物理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物理教师受教学体制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分数,通常采用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的方法,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长与其学习情况存在一定联系,如果教学时间过长,学生可能会出现厌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式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高中的物理教学方式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不同,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死记硬背。在新课改要求下,需要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物理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影响,能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数量较少,导致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式科学程度不高,教师也只是一味为学生灌输物理知识,长时间如此,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认真学习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会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进度产生影响。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不同,对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物理教师的教学进度,并且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物理教师的灌输。长时间的教学会导致班级出现两级分化现象,这样的状况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物理知识教学。
3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应对措施
3.1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拥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对物理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这也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元素,提高课程教学与生活的契合程度,在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也注意引导教学课堂方向,把握对学生教学的节奏,在学生对物理知识了解的情况下为学生教授新的知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科学的对教学问题进行布设,对问题的设计需要遵循现实性、基础性、启发性、有序性以及针对性原则,并且需要以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实际生活、生产、科技等问题,对物理问题进行设计。
3.2 创新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较少,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想法与感受,导致物理教学课堂学习氛围较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较差。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不断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物理教学课堂质量。
3.3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物理教学课堂中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摩擦力”教学过程中,对于物理教学课本中较为单一的概念知识,学生无法对摩擦力有很好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动画为学生进行摩擦力的演示,为学生直观的展示摩擦力的形成过程与方式。物理教师也可以通过视屏为学生演示摩擦力相关实验,并配合课本所讲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充分的掌握摩擦力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提高课堂丰富程度的同时,也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使中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3.4 弱化角色定位,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高中物理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需要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并进行互动,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角色定位,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价值的培养。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方式,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拓宽学生获取和探索知识的渠道。
3.5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课外实验活动,这不仅是对物理教学的一种延伸,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极大的提高了课外实验活动的可操作性。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课本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活动,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任何新事物的提出和应用都会存有伴生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也存在一定问题。为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教师需不断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优化,在教学中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定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注重学生个人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尚晓红.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考试周刊,2014(67):133.
[2] 文小林.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课程(中学),2016(07):48.
[3] 涂银才.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