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邓焕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邓焕通 ,.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 历史教学研究,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540.
摘要: 学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传授,学生能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千年,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是我们文化自信强大的重要支撑。历史教学作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一部分,能通过灵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崇敬之心,能自觉担当起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以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为例,探讨了中职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 中职;历史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OI:10.12721/ccn.2021.157540
基金资助: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被提升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历史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应该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做详细的介绍和系统的学习,发挥其革故鼎新的魅力,教育者们都应更好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历史教学中去,展示中职历史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以历史学科教学经验为例,在以往的课程教授中,历史教学所涉及的主要是我国的发展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从公元到现代,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各个阶段,虽然社会和时代不断更迭变换,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却大相径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于学生们,这些文化可能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着重对知识脉络的讲解和梳理,最大可能的帮助学生们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判断力,能在众多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批评继承。

曾看过这样一个历史教学案例,历史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讲到了古代各家思想,儒家、法家、道家是其中主要的思想流派,尤其是儒家“仁”的思想更是影响深远,从这些思想老师又讲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给学生讲解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对优秀的、有意义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不仅会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荣誉感,自觉地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要能对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中职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当中源远流长。儒、道、佛三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文化、技术工艺等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历史知识是其重要的载体,在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其始终,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职历史课堂。

(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灵活性高

中职历史课堂主要以学习我国的历史、发展史为主,其中蕴含了我国近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演变史,历史课没有太多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要学习,更多的是以我国的小故事引出,这就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中职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相较于初高中而言,较简单学习压力不大,教学方式也比较灵活,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拓展到课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方式,但是带来便利的同时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各式各样、难以辨别的信息。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带来无限发展机遇的同时,西方文化和日韩文化也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冲突,中职学生虽然学习过系统的历史课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仍缺乏了解,缺乏史料甄别能力。

因此,要学会以历史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中,增强学生们的文化甄别能力,学会批判的吸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三、中职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

在历史课堂生梳理、整合教材内容,选取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内容,设计课程,在历史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搭建起桥梁,通过重点讲解、突出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视频、图片展示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形成系统的中职历史课程模块。

(二)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历史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

在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一到两个板块设置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在这一专题中历史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讲解某一阶段的传统文化演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走访的方式加强学生们的体验感,通过专题学习,学生能更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学习中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师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教师是学生们的榜样,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们,尤其是历史教师,要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历史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厘清历史发展脉络, 还要能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指导学他们学习系统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四、结语

历史课程作为中职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作为当代青年要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从根本上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要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使其在世界文化大观园中能批判的吸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荣辱观。

参考文献:

[1] 李钊. 新课标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历史教学[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0):133-135.

[2] 高邵广.历史学科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J].教育观察,2019,8(40):140-14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