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现代教育提供更有效的途径和渠道,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学理念、课堂结构等方面的完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结合,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教学服务,促进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为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一、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一)过度注重情景渲染,教学主题弱化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学情景的创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通过良好环境的渲染,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教学中渲染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途径,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渲染环境时过于追求花哨,将情景粉饰得过于夸张,甚至整个教学中都导入一些夸张的卡通人物和故事情节,造成课堂教学时间被占用,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影响。这不但无法起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信息化课件成为主导,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当前教育工作中需要保证师生平等,共同探究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导致课件被包装得非常丰满,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点击课件即可,简单的解说,甚至不需要解说。课件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操作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过于依赖课件使得学生的演示环节被剥夺,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替代板书,课程形成机械灌输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信息处理效率,有效节约教师的板书以及黑板作图、写习题等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节奏,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过于追求进度和速度,完全利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学板书,会形成一种机械性灌输的模式。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课件内容,没有有效的思考时间。师生间的互动时间减少,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接收。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结合网络技术,锻炼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而合作探究能力正是对学生未来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时候,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完成的任务,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发挥自身的特长,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位置与顺序》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就应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地图资源等,让学生进行“前后”“上下”和“左右”的位置区别的练习,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将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以图片的形式还原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对着大屏幕上的图片来描述现实中的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既拉近了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又借助信息技术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过,要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就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设计。教师可以发起一个“看地图”的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下载一些区域地图等内容,并且利用U盘等工具带到课堂上,当作开展课堂教学的素材。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合作起来,将地图中的一些明显的地点都标注出来,并且用一张纸罗列出来。随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其他小组选择的地图,并且将地图中的那些标注点的位置关系写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法,促进课程教学的趣味化转化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进行运用,可以为问题情境教学法提供更多的可能,实现对问题情境教学法使用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小学数学课程“观察物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收集,之后再以图片的形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对这些物品的左视图、正视图以及俯视图进行描述,并画出来。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自己动手将这些物品的三视图画出来,之后让学生结合三视图找到对应的物品,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课程知识的学习,还能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构造立体空间,锻炼学生空间思维
在目前的实践中,实物展示台和交互式白板是许多教室都具备的基础教学设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好这些教学设备,以此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立体空间,并且让学生在对立体空间的观察中提高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进行几何有关的章节教学时,这种实物展示台以及交互式白板的引入,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抽象缺陷,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在进行《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其中会涉及到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区别。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那么许多学生对这些图像必然缺乏足够清晰的概念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七巧板”等教具,通过实物展示台的方式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每一个平面图形的特征。与网络技术等相比,实物展示台的存在能够帮助教师将手头的教具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空间变换情况。而且,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智力玩具,在进行《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七巧板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师生互动、教学课堂的活跃、教学知识的拓展等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还需要结合信息化教学理念探究更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措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丽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68-69.
[2]刘晓红,王生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66-167.
[3]李欣影.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