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由两名及以上的学生依照不同个体、不同能力、不同方式组成学习团队,进行有组织、系统性学习、探究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技术教学中,学生要做一项或多项实践操作,这种教学特征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与实际操作,可使学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可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各种课堂任务,也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一、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状况分析
小组合作能使学生从个体学习转向集体学习,并且在特定的时间帮助其获得更多的机会。老师还可运用此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以指导学生深思。“以任务为导向”是信息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不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的教学方法。对于“以任务为本”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整班”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不清晰,精力较少。这导致中学生不能培养起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也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引导,作业量不均衡,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而教师无法获得有效的课堂反馈,教学效果自然达不到要求[]。
第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大部分教师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于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教师布置任务时和学生完成任务时的差距很大,再加上教师习惯于独自一人制订各种学习任务,最终导致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课堂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组中根据各自的学习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完成各自的查询任务。伴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发展,学生参与程度会不断提高,学习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在学习中既能获取新知识,又能通过团队合作,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由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来组织协作学习,而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的最终任务,都要由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制作。如此一来学生的参与度便会较高,有助于教师及时适应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必要时,教师对学习过程的介入程度尽量不要太多,只在有需求时给予技术支持,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其最终学习效果决定于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质量。团队成员之间要充分交流,以达到学习目标,这样既可以更好的遵纪守法,又可以有效的配合与交流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差异,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可加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技巧[]。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一)成立“学习协作小组”
实施集体学习前,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性别、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联合起来,形成合适的“学习兴趣小组”,形成合适的学习小组管理机构,保证学习团队安全。协作学习小组可根据电脑教室的实际座位情况来安排,一般采用两台以上的电脑。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活动时间,做出调整和改组,使团队成员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团队合作学习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信息技术团队合作学习的组织流程如下:
1.布置任务
教师能根据所学课程的目标规划一个或多个作业。最终,每个组别都会被展示为精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能了解到对某项任务进行评定的评价标准,这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工作需求。此外,每一组都能通过评价标准来解释在这门课中所要完成的任务的需求和目标,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协作完成内部任务。
2.小组汇报和师生讨论
小组负责人要及时地向老师和其他团队汇报团队工作进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团队成员的讨论,还需要有不同团队的思想冲突。同时,老师也能对学生小组的合作过程及作品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透过考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透过讨论,更好地完成教学,透过思维碰撞,创造出更有特色的中学生信息技术作品。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一)建立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依据教室桌椅电脑放置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需求,可成立4-6人协作组,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团队成员在实际操作能力、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根据合作学习的需求,合理补充协作学习。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类,也就是甲乙丙,按照比例来分配。除具有出色的管理与协调能力外,小组的组长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表现、语言表达等专业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培养。
(二)加大课堂纪律的调节,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对很多中学生而言,他们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善于倾听,这是个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到讨论的效果,也难以让讨论进一步深入。所以,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讨论中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要他们明白听别人的话就是尊重别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合作学习在互相尊重中变得更融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了教、学之间交流合作的目的。
(三)要让合作学习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
在完成这堂课任务并提交作品之后,老师要恰当地评估小组所提交的作品,并以合理的评价奖赏来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和积极程度。制订课堂作业时,全体组员必须按照各自的作业分工,对小组作出适当贡献。只有当每一位成员都对团队的合作学习质量负责,全体成员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若没有清晰的分工,将导致责任分散,导致“无拘无束”现象的扩散。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集体荣誉与个人责任感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约束机制是有益的。这样做,就必须改变小组的合作学习评估机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把工作评估机制从鼓励个人变成鼓励集体合作达到标准,从而开发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指标。
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与人际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身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发掘、总结,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这也是每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所应该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周红波.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25).
[2]罗映南.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