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被广泛运用于各大领域,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常常被称为“插图”。直观形象的教材插图不仅是对教材文字的说明,也能够传递历史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教材中的插图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独立的史料资源。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要求:“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根据这一课标要求,新版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图库中精选出符合课标要求和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历史插图,插图结合文字,共同促进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
一、运用插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插图具有真实性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了教育部门严格的筛选和审查的.因此这些插图不存在虚假的成分。这些插图或是承载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或者是重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学生在观看这些图片时,能够从图片中学习到真实的历史故事,体会到历史学习的意义所在。
(二)插图具有广泛性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衍生出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和瑰丽的历史文物,而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些内容。教材上的插图内容各种各样.有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也有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有许多遗传至今的文物的图片,可以说教材上的插图几乎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因此这些插图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很有帮助。
二、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甄选教材插图,紧扣教学内容
插图的运用不能盲目选择,教材插图并不需要全部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而要基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紧扣本课教学内容,甄选合适的插图。七年级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的插图《铜冰鉴》,此图配备的文字解说是:“这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铜冰鉴出土于湖北曾侯乙墓,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体现的是战国时期青铜制造技术的高超与古人的智慧,而文字目的学习内容是“战国七雄”间的兼并战争,显然插图与本课学习内容联系不大,将此图运用到《5.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中更为贴切。本课第二幅历史文物古迹图《战国铜壶》符合本课教学内容。此铜壶的史料价值在于壶身刻的装饰花纹,花纹全称叫“宴乐渔猎水陆攻战图”。壶身花纹描绘了格斗、射杀、划船、犒赏等场景,包含器物有车、船、旌、旗、鼓、錞、戈、戟、剑等。这幅战斗写实图就可以充分说明战国时期诸国领土兼并战争的激烈情景。教师在选用插图时要注意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切勿舍本逐末。可以尝试运用插图来对历史教学进行拓展在历史教学中,插图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插图需要紧扣教材,但却不必局限于教材。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所要考虑的是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教师往往会将-些与教材内容有关但却不在教材之中的历史知识带给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对课本中的插图来进行拓展,通过互联网渠道来获取一系列高度关联的插图.用插图来引导学生将思维从教材逐渐向外迁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课本中所学的历史知识,从而建立起更为广泛的联系,开始更为自主地去学习一些新的历史知识,以此来与课本中获取到的历中知识形成互补。(二)观察插图细节,深化历史认识
教材插图大部分都有文字说明,但篇幅有限,有些插图不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尤其是人物画像、绘画类插图缺乏规范性的文字说明。当缺乏文字说明时,学生对插图的认识就可能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历史学习要求真,插图的出处、真实性、反映的历史信息都需要教师仔细甄别。七年级下册《9.宋朝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有一幅宋朝的《耕获图》,此图并非原图,而是根据《宋人画册》中的《耕获图》进行临摹的作品,教材中没有对插图进行文字说明,但此图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深入思考。《耕获图》描绘了宋朝封建地主庄园中劳动生产的画面,插图的右半部分描绘了农民耕种的场景,农民在插秧、踩水车、犁地,图画的左半部分描绘了农民收获的场景,农民在打麦、扬谷、磨面、入仓、堆垛,插图中人物多且各自忙碌,好一派田园风光、繁荣景象。学习本课“农业的发展”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观察这幅《耕获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宋朝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耕获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片片肥田的景象,反映了江南自然条件优越。仔细观察《耕获图》,可以看到此时收获与耕种同时存在,反映了宋朝江南地区出现了“一年两熟”制,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南方水稻产量的提高离不开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耕获图》中还出现了“一人一牛”的犁地方式和用于灌溉的“翻车”,说明了宋朝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与工具有所发展,农业精耕细作的水平进一步提升。自然条件的优越、复种制的推广、生产技术的发展都反映了宋朝农业发展的具体原因。《耕获图》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从《耕获图》中可以得到大量有效信息,结合教材内容,深化学生对宋朝江南农业生产状况发展的认识。
(三)再现历史场景,提升家国情怀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肩负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任。从古代宏伟建筑体会中国古人的智慧;从灿烂的青铜器文化感受高超的手工艺技术;从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增强民族自豪和民族自信心;从战争场景图中激发爱国之情。八年级上册《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中,在讲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目时,教材呈现了四张日军侵华并残杀中国百姓的真实照片,分别是《战火中的南京》、《日本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和《日军“杀人比赛”新闻报道》。其中最骇人听闻的就是刊登在《东京日日新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此次新闻详细报道了向井和野田残杀中国百姓的具体时间、地点,数量以及杀人过程。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以虐杀中国百姓为乐,这种罪恶行径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本质,照片也证实南京大屠杀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通过一张张真实的照片,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更懂得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贯穿始终,这种详实的历史背景对历史教学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陶海明.浅谈初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巧用[J].才智,2019(19):150.
[2]皮体丹.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和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102.
[3]邵文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插图”的有效利用策略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27-30.
[4]罗庆发.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中的隐性知识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