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探讨
郑泽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泽华,. 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探讨[J]. 人工智能研究,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35.
摘要:
本文解释了人工智能的三种形态,介绍了弱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面临的困难,并且说明了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应用。
关键词: 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
DOI:10.12721/ccn.2021.157035
基金资助:

人们总是把人工智能和影视想到一起:星球大战、终结者、2001:太空漫游等等。电影是虚构的,那些电影角色也是虚构的,所以我们总是觉得人工智能缺乏真实感。

人工智能是个很宽泛的话题。从手机上的计算器到无人驾驶汽车,到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描述很多东西,所以人们会有疑惑。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了。生活中的很多互联网工具已经是AI了,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John McCarthy,在1956年最早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他总是抱怨“一旦一样东西,用人工智能实现了,人们就不再叫它人工智能了。”弱人工智能的使用实例:谷歌:一个巨大的搜索弱人工智能;智能手机:弱人工智能系统;汽车:很多已经安装了控制汽油渗入,控制防抱死系统的电脑等;垃圾邮箱过滤器也是经典的弱人工智能;我们不知不觉中每天都在使用。

一、人工智能具体有三种形态:

首先是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ANI)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存储数据,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其次是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要难得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Linda Gottfredson教授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第三超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ASI),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技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超人工智能也正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这么火热的缘故。

二、弱人工智能的前进方式:

弱人工智能已经实现了,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步:增加电脑处理速度:要达到强人工智能,肯定要满足的就是电脑硬件的运算能力,如果一个人工智能要像人脑一般聪明,他至少要能达到人脑的运算能力。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预计到了2025年就能花1000美元买到可以和人脑运算速度抗衡的电脑了;

第二步:让电脑变得更智能:抄袭人脑,参考人脑范本做一个复杂的人工神经网络,科学界正在努力逆向工程人脑,来理解生物进化是怎么造出这个神奇的东西的,乐观的估计是科学家在2030年之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科学家已经能模拟小虫子的大脑了,蚂蚁的大脑也不远了,接着就是模拟老鼠的大脑,到那时模拟人类大脑就不是那么不现实的事情了;模仿生物演化,除了抄袭人类,也可以像制造飞机、模拟小鸟那样模拟类似的生物形式。不全部复制,包括部分人工的设计干预,因为人类主导的演化会比自然快很多很多,但是科学家依然不清楚这些优势是否能使演化模拟成为可行的策略。总的思路是科学家建造一个能进行两项任务的电脑——研究人工智能和修改自己的代码,这样他就不只能改进自己的架构了,人类科学家直接把电脑变成了电脑科学家,提高电脑的智能就变成了电脑自己的任务,前期会很慢,但一旦上路,后面会飞速发展。

三、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面临的诸多困难:

弱人工智能已经实现了,强人工智能还有一段路要走,其发展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类并没有完全搞清人脑。人类的大脑是我们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至今我们都还没完全搞清楚。可简单解决的是造一个能在瞬间算出10位数乘法的计算器,但是造一个能分辨出一个动物是猫还是狗的计算机却是比较困难的。人类已经造出了能战胜世界象棋冠军的电脑,还没做出来的一个能够读懂六岁小朋友的图片书中的文字,并且了解那些词汇意思的电脑。

其次,逻辑容易感知难。一些我们觉得困难的事情——微积分,金融市场策略、翻译等等,对于电脑来说都太简单了;而且我们觉得容易的事情——视觉、动态、转移、直觉——对电脑来说太难了;计算机科学家Donald Knuth说: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和其它动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

人工智能的一个典型目标例子:要想达到人类级别的智能电脑,电脑必须要理解更高深的东西,比如微小的脸部表情变化,开心、放松、满足、满意、高兴这些类似情绪间的区别,以及为什么《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好电影,而《富春山居图》却是烂电影。

四、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从强人工智能到超级人工智能,需要改进和增强的地方的地方在于:

1、发展的观点:总有一天,人类会造出和人类智能相当的强人工智能电脑。到了这个时候,人工智能不会停下来,考虑到强人工智能之于人脑的种种优势,人工智能只会在“人类水平”这个节点做短暂的停留,然后就会开始大踏步向超人类级别的智能走去。超级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硬件上,运算速度向着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容量和存储空间也会迅速提升,远超人类,而且不断拉开距离;可靠性、持续性,不会疲惫,能持续不断的思考;软件上,可编辑性、升级性,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和人脑不同,电脑软件可以进行更多的升级和修正,并且很容易做测试。

2、智能爆炸——强人工智能时代:

想象一下,如果强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地球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人类统治地球观:人类对于地球的统治教给人们一个道理——智能就是力量,也就是说一个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东西,而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于其下——而这一切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就发生。当一个超人工智能出生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就像一个全能的上帝降临地球一般。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