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豆的市场 需求量日益增加,供不应求的现实问题使得大豆产品的价格上涨,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就要加强科学种植大豆,提高大豆产量,因此相关农户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并运用科学地栽培技术增加大豆产量。因此, 确保大豆实现优质高产, 只有从栽培技术和防治手段两个方面入手,才能确保大豆产量不断增长及质量得到可靠保证,从而更好地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大豆及其制品的需求,发挥其价值。
一、根据情况选用优良品种,播前要处理 种子
1、为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潜力,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选用高产、抗旱耐瘠、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2、种子的处理:播种前的种子预处理,不仅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场圃出苗率,而且还能促进苗木生长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等。为了提高种子防霉、防虫能力,播前应晒种2-3d,晒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中午强光的暴晒,以防造成种皮破裂。为预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5%拌匀后闷种约4小时,等种子将药液全部吸干后,然后再在背阴通风处晾至八成干后即可播种。在大豆根潜蝇发生较重地区可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而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则可用种子量2%的大豆根保菌剂拌种。对于多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有必要用根瘤菌剂接种,随接随种,因为菌剂怕日光直射。用根瘤菌剂接种时应特别注意药剂拌过的种子,尤其是酸性农药过拌
二、高产大豆要选茬 ,提前整地
种植大豆要合理选择栽培土地。栽培大豆时土壤的选择对日后大豆的发育十分关键,在选择中地质快时应综合考察土壤的松软度、深度、湿度、排灌条件、含氧量、肥沃程度等方面。实行科学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确定栽培地块后,应对土壤进行翻耕整地,在整地过程中农民可以利用旋耕机这一工具,按照深松原则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和排灌条件,及时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为提高土壤的肥力,农户可以将杂草或枯枝埋入土壤,保证土壤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条件的最好是提前秋整地,土壤保墒,提高大豆产量。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要实现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播种十分重要。 过早播种会由于土壤温度使大豆生长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大豆的出苗率下降;当延迟播种时,虽然大豆能够快速出苗,但后期幼苗和根系的发育并不理想,表现出抵抗力较差的缺陷,时间要选择在4月下旬5月中旬,根据气象条件择时播种,要选择温度在12℃以上进行播种。
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四、做好田间管理确保大豆丰产
1、垄沟深施:在大豆刚拱土时进行铲前垄沟深松。
2、锄地与中耕:⑴第一片复叶前锄头遍地,做到锄净苗眼草,不伤苗,松表土。⑵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铲趟,用大铧趟成张口垄,做到不伤苗,不压苗,不漏草,培土不超过第一对真叶节。⑶第二次铲趟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三次铲趟,要做到深松多上土,用大铧带培土板趟成方头垄,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⑷做到三铲三趟,铲趟不脱节。
3、化学除草:⑴播前土壤处理。在春整地后播种前5-7天处理。要求施药均匀,流量准确,不重不漏。喷后顺、斜各耙1次,施药混土复式作业,混土深度7-10厘米。注意春季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时,不要进行土壤处理,以免影响播期。⑵如播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可在播后苗前进行化学除草。垄作栽培,也可苗带喷药,施药量按喷洒面积计算,施药后混土2-3厘米。⑶在大豆生育前期,田间杂草较多时,可在杂草基本除齐商情较好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防除,宜早不宜迟。
4、叶面追肥或矮化壮秆:⑴在大豆花荚期可根据大豆具体的长相情况进行适宜追肥。如生育不足,可进行根外追肥。⑵大豆花期如生长过于繁茂,有倒伏倾向时,可喷施多效唑、矮壮素或缩节胺等矮化壮秆剂,促进大豆矮化,平衡生长。 大豆高产栽培中应严格进行规范化生产,对重迎茬问题严重的地区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采取包衣、种子消毒剂等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重迎茬的危害。种植密度应视土壤条件而定,对肥力差的地块不宜过多增大密度以求高产,保证大豆稳定优质。
5、不要轻视抗旱排涝,夏季做好抗旱工作,秋季也要做好排涝准备,确保大豆丰产丰收
五,大豆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将会严重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造成品质下降、减产或者大面积作物死亡。其中,根腐病、食心虫、蚜虫等都属于大豆的常见病虫害,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防治措施。 大豆灰霉病一般需要借助适当浓度的多菌灵粉剂来进行防治;而针对常见的蚜虫虫害,则需要借助于来福灵乳油来及时防治;如果要防治大豆红蜘蛛,就要在秋收后深翻土地以减少大豆红蜘蛛的幼体数量,或使用三氯杀螨醇乳油、水胺硫磷等强效灭杀红蜘蛛的药物进行防治。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豆锈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后用三唑酮675 g/hm2对水1 125 kg喷雾防治。危害大豆的害虫种类很多,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要根据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喷药防治。大豆食心虫于8月中下旬危害,在8月中旬成虫始盛期用敌敌畏熏杀是防止食心虫的有效措施。花荚期防治豆荚螟、造桥虫、豆天蛾幼虫,在3龄前用4.5%氯氰菊酯375 mL/hm2加辛硫磷600 mL/hm2,对水450 kg进行喷雾。红蜘蛛、蚜虫用1.8%阿维菌素225 mL/hm2加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均匀喷雾防治。 结合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当病虫害已经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手段,必要时应设置隔离带隔离并销毁带病植株。
六、适时丰产采收
当大豆出现棕黄、杏黄色茎秆且剩余叶片在10%左右时,籽粒变干,已与荚分离,种子达半硬,并呈原有品种色泽,手摇植株响,是大豆采收的最佳时机。大豆采收应在午前采收,并根据品种差异分别采收。刚采收的大豆含水量较高,运回通风处晾晒,还需烘干后才能贮存。
参考文献:
【1】王红早.明光市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0(18):75.
【2】李霞.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9(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