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是目前骨科当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比较常见于股骨、胫骨等部位,发病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外界暴力因素等都有一定关联,直接或间接暴力都可能会引起骨折,同时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这一疾病的发生也会增加骨折发生率。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发生后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带来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病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受限,活动能力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可接受手术治疗,这也是常见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从患者的治疗方面上看,切开复位内固定为常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创伤比较大,影响术后康复,住院时间逐渐延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患者。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0~75岁,平均(56.28±6.38)岁;体质指数(BMI)18~27kg/m2,平均(23.02±2.87)kg/m2;骨折位置:左膝17例,右膝1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11例;骨折类型:胫骨近端31例;骨折原因:车祸伤14例,跌落伤10例,重物砸伤7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38~77岁,平均(54.14±6.82)岁,体质指数(BMI)18~27kg/m2,平均(22.76±2.93)kg/m2;骨折位置:左膝14例,右膝17例;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3例;骨折类型:胫骨近端31例;骨折原因:车祸伤12例,跌落伤13例,重物砸伤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患者术后均进行抗炎、抗感染、止痛及康复训练干预,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
1.2.1对照组为开放手术治疗
患者入室后进行心电监护,采取全身静脉麻醉,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或外侧进行手术切开,切口大小为8~10cm,剥离周围组织后暴露胫骨平台、胫骨上端等位置,然后切开患者的关节囊,在直视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以钢板螺钉内固定,确定复位固定效果良好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完成手术操作。
1.2.2观察组为膝关节镜微创治疗
术前借助X线或CT了解患者骨创伤情况,给予膝关节固定处理(使用石膏或关节固定套),入室后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患者局部或全身麻醉干预,绑上止血带,于膝关节空隙处上方髌腱旁作1cm切口,缓慢置入关节镜镜鞘,使用生理盐水灌洗,然后置入关节镜,适当清除通道附近组织,清洗滑膜、骨折碎片及游离组织,确定关节内错位、塌陷骨块位置,给予微创复位,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自体骨或同种异体植骨,最后给予固定处理,确认复位固定效果良好后,依次退镜后完成手术治疗。
1.3评价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手术资料,记录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及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 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 t 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
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
手术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小均短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
患者术前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膝关节是一个结构较为特殊的部位,是人体当中比较容易损伤、骨折的部位,也是人体行为活动期间比较重要的结构,当这一部位受到外界损伤,如直接或间接暴力等都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如今常规内固定手术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这一手术方法操作时间比较长,过程也比较复杂,患者术中损伤比较大,术后疼痛程度也比较明显,结局预后比较差。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膝关节镜手术的应用不断增多,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膝关节镜微创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这是因为膝关节镜的应用,为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利于减少创伤,最大程度维持膝关节生理结构完整性,促进术后康复。其主要的优点是相对于开放式手术,膝关节镜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的创伤性,患者的出血量显著降低,并且对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剥离相对较少,手术操作的精准度更高,进而可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膝关节镜微创手术的应用能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创伤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身体机能的恢复,早日开展康复训活动,促进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
结语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微创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波.3D打印辅助膝关节镜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0):311-313.
[2]储惊蛰.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5):59-60.
[3]丁荣攀.膝关节镜下微创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比较[J].黑龙江医学,2022,46(10):12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