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但是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作用,同时患者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不良的影响[1-2]。终于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治疗方式,效果确切,同时不良反应比较少。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次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3/1-2020/10/31于我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选取84例,按照用药差异性分为2组(n=42)。纳入标准:所有病历齐全的患者近期未服用相关药物且在知晓本次治疗药物后表示接受;排除标准: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用药后出现明显禁忌反应的患者;排除用药依从性极差或患有精神障碍、传染病等其他影响研究的疾病患者。观察组50岁-76岁,平均(67.35±5.12)岁,男女比为20:22;对照组51岁-75岁,平均(66.98±4.97)岁,男女比为21:21。资料存在均衡可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服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mg/片,国药准字H20040217)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
观察组服用补中益气五苓汤,补中益气五苓汤,中药方剂为:黄芪60克,党参30克,柏树15克,茯苓6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陈皮5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升麻5克。将药物用水煎煮,药汁为400ml,分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3]。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疗效评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心功能改善效果评级提高2级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大幅度改善或心功能改善效果评级提高1级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是无效。
1.3.2心功能评价[4]。用药前后通过心脏彩超对患者心脏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测定并做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分析,心功能(LVEF与LVEDD)用(x̄±s)与t验证,疗效用(n,%)和卡方检验,有差异是P<0.05。
2结果
2.1疗效评价
观察组治疗显效27例(64.29%),有效12例(28.57%),无效3例(7.14%);对照组治疗显效21例(50.00%),有效10例(23.81%),无效11例(26.19%)可以看出服用补中益气五苓汤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2.86%(39/42),远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差异明显(卡方值5.4857,P值0.0192)。
2.2心功能评价
服药前患者LVEF与LVEDD指标存在P>0.05的关系,使用补中益气五苓汤药物治疗2个月的的观察组患者LVEF与LVEDD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用缬沙坦的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老年患者为主要人群的心内科常见高发病之一,患病后会对患者生命造成较大威胁,通过合理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其用药治疗原则在于对患者心肌进行重构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缬沙坦是治疗该病的常见药物之一,能够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通过非竞争性结合而起到抑制效果,还可抑制醛固醇释放而发挥治疗效果[4]。而补中益气五苓汤为中药汤剂[5]。通过进行中医药物治疗,调节患者的疾病。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消肿利水的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白术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当归能够起到补气活血的功效。多种药物相结合,能够补中益气,理气健脾,调节气血。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次选取我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不同药物的最终疗效存在P<0.05的显著性差异,证实了采用补中益气五苓汤治疗效果远好于使用缬沙坦的用药效果;与对照组两项指标做对比存在P<0.05关系。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接受补中益气五苓汤这种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进患者心功能,推广意义大。
参考文献
[1]夏禹.补中益气五苓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8):2467-2469.
[2]邓鹏.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2):179-180.
[3]潘敏.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7):142+144.
[4]欧莉君,邢洁,李根.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4):25-26.
[5]王书安.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北方药学,2018,15(05):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