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引导学生参与到真实、有意义的项目,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意识。对于中学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而言,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中学生物项目式课程的实施意义
项目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太空育种”主要希望学生们能够在项目学习过程当中理解“太空环境对于生物遗传特性产生的影响”,并由此掌握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实验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施策略:以“太空育种”为例
(一)介绍项目内容,引入学习进程
1.夯实课内相关知识基础
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认知能力,我们可以将此类项目式课程设置在八年级下学期(初中第四学期)结束之前,这一阶段是初中生物四本教材的收尾,也是学生的生物知识结构最为完善的阶段,有助于他们将知识点应用在学习中,促进知识的整体性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现实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内知识基础巩固集中在“植物的类群”、“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单元中“植物的生殖”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点,鼓励学生通过翻阅笔记、回顾课件(教师提供微课资源)、重新整理教科书知识点等方式,为“太空育种”项目式课堂夯实理论基础。
2.补充课外拓展知识资源
“太空育种”项目式课堂课外拓展知识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支持,学生们认知能力相对有限,资源的拓展支撑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1)何为“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也可以称作是“航天育种”或“空间技术育种”,指的是借助返回式航天器等设备,将在地面筛选出的优良品质的作物种子携带升空,抵达可以借助空间环境变化对植物产生诱变作用的区域,最终获得变异后的可种植种子。
我国早在1987年就尝试将一些水稻、青椒种子送入太空,当时的目的是判断借助空间环境的变化对于植物的遗传性产生的诱变作用是否存在,在这次探究中,科学家们发现遗传变异后的种子和地面自然生长的种子有细微的差异,也由此开启了“太空育种”的探索之路。
(2)“太空育种”的特点
其一,太空特殊环境(如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对种子产生显著的诱变作用。
其二,变异后的种子在地面选育后,通常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力强的特性。
(3)“太空育种”的意义
“太空育种”技术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突破,而且对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和教育领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太空育种”项目,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生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遗传特性。此外,这一项目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层面,“太空育种”项目能够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太空育种”项目,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航天科技的发展,增强国家荣誉感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设计项目实验,鼓励自主完成
1.设计太空育种实验
我校参与相关科研活动获得了一些太空辣椒的种子,在项目实验中,将其分发给学生们,指导学生设计太空育种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等。例如:
(1)实验材料:太空辣椒种子与常规同品类辣椒种子、土壤、水肥材料、劳动工具。
(2)实验方案:首先明确实验目标,即通过对比太空辣椒种子和常规辣椒种子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太空育种技术的效果;其次规划实验步骤,包括种子的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灌溉和施肥的频率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预测实验结果:确定实验的变量和控制变量,初步拟定观察结果为是否能够正常结果、结果的状态和常规辣椒种子是否有明显区别。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太空育种的科学知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2.种子的培育和观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模拟的太空环境下进行种子的培育和观察,在种植和培育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需要记录种子的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植株形态变化等数据。
通过这些观察和记录,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太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潜在影响,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生物科学原理的认识。
3.收集数据并分析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设计成汇报PPT,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三)总结项目成果,完成反思总结
1.展示实验成果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口头汇报,以检验他们对整个项目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验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分析方法以及最终结论,并对太空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们能够相互学习,分享各自在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师集中评价
在教师集中评价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的质量以及口头汇报的清晰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不仅包括学生对太空育种技术的理解程度、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还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将提供具体的反馈意见,指出学生在项目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未来学习和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还可以对整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类似项目式课程提供参考,这也是借助项目式课程来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策略,教师可以记录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策略,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将有助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结语:
综上,项目化学习理念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均有积极影响,在本文所阐述的“太空育种”项目式课程中,其有效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物教学的效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积极和同伴交流沟通,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符合新时期背景下对于自主课堂构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雅舒,王愉鑫,鲁艳.聚焦跨学科概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以初中生物学"墨池华丽转身"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4(1):82-87.
[2]吴志强.中学生物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理念,策略及原则[J].中学生物教学,2023(25):21-24.
[3]骆霞琴.基于新课标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以"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发酵"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3(10):60-62.
[4]王玉强.项目式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J].启迪与智慧:下,2022(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