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董平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董平彪,.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策略[J]. 生物技术研究,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107.
摘要:
高中生物知识虽然来源于现实生活,但相对较为抽象,很多时候学生难以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这些知识,这不利于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掌握。情境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以降低学生的知识学习难度,同时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情境式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抛开高中生物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角度学习生物知识,对生物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情境式教学的角度入手,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中来。
关键词: 情境式教学法;高中生物;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107
基金资助:

情境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体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区别于传统的照本宣科,是对知识进行另类转化,进而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易于学生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供参考。

一、设计生活式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尽管生物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大部分学生依然难以感受到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且学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或者应用到生物知识。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式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主动帮助他们架构起生物和生活的关联,从而使他们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认识生物学,也能够从生物科学的角度重新了解现实生活。这种体验拉近了学生对于高中生物学的距离,也丰富了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体验和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体验,甚至可能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增殖”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细胞的增殖视频,了解细胞的增殖过程,然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细胞”教具,让学生模拟细胞的增殖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细胞”教具模拟单细胞的增殖过程。因为单细胞生物本身只有一个细胞体,所以其增殖过程就是其自身的繁殖过程。这个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学生也易于理解。完成单细胞生物的增殖模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展示一些单细胞生物体,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单细胞生物体:一种是观看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单细胞生物体的生存环境和具体形态;另一种是从现实生活中采集单细胞生物体,然后组织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单细胞生物体。在现实环境中将具体的单细胞生物体展示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真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这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生命体。在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细胞教具模拟多细胞生物的增殖过程,并继续将多细胞生物具象化。

二、开创问题式情境,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学贵有疑,当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行知识学习时,他们的学习目标就会变得明确,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听讲和学习就会更加认真。因此,教师可以摒弃以往那种直接阐述教材知识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情境,先让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生物知识产生疑问,而后再进行课堂听讲,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预习,自己为自己设计问题,而后教师以汇总的方式开展问题式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提前对所学生物知识进行了解,并将自己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来到课堂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汇总,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开展课堂学习。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任何疑问,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比如,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功能是什么,高锰酸钾溶于水的过程叫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自由扩散是什么意思、协助扩散又是什么意思等。当教师抛出这些疑问之后,学生这一节课所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就变得明确而具体了。在向学生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以解除学生的知识疑惑时,教师也要注意将教学内容具象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看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等,这样学生对于这部分生物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三、开展合作式情境,注重全员参与度

知识学习固然需要独立思考,但并不代表闭门造车,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此,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式情境,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团体协作能力。但是合作式情境的创设需要每一名参与者积极发言,而不是寄托于其他同学,自己三缄其口,否则合作式情境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例如,在教学“探究·实践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合作式情境,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具体小组的划分可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作研究的过程可以让各个小组单独设计,也可以走访其他小组参观学习,这个过程相对自由,但是每个小组必须明确人员分工,各个成员都要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付出努力。合作过程中,学生纷纷热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想法纳入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当中。其中分歧点有很多,但往往相持不下,但学生会采用实践检验的方式验证不同观点的正确与错误。合作结束的时候,各个小组都要将合作研究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递交上来。教师则需要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报告进行展示,先让学生对比各个小组的研究结果,看一看存在哪些差异,然后自由表达观点,集体讨论。而后教师再同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实验,让各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与教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想一想自己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得出错误结果的原因也就明确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修正自己小组的研究报告,直到得出统一且正确性的结论为止。

情境式教学法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的学习当中。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划分学生的基础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恰当引入情境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陈骊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初探:以“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为例[J].高考,2023(29):141-143.

[2]翁俊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23):87-9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