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逐渐受到重视。将生物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和提炼生物学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力[1]。此外,生活化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环境、健康、社会等方面问题相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这种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生物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实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了解人体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2]。
其次,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生态保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等。这种理解不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运用科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和判断。
此外,生活化教学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动手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还能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植物栽培、分析食品成分或进行环境调查等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另外,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它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化学、地理、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更广泛的视野中理解生物学,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灵活运用。
最后,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更是培养适应快速变化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需要具备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3]。生活化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打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做好教学的案例和教学的内容的规划。但是,许多老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彻底转变,他们在准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时,只顾着自己如何教授教材,而不去想他们是否能够接纳,这种“满堂灌”的方式容易使人产生反感,使整个教室显得枯燥乏味[4]。通过课堂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活教育是指老师要充分发掘生活中所包含的生物知识,将平时所见而未注意的一些生活常识与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运用生物学课本中的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性的讲解,让他们更加具体、形象地了解所涉及的内容。
例如,一个人的正常体温在37度左右,但当他发热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会产生不适感。如果温度超过40度,甚至会失去意识,危及生命。从生理上来说,这是因为人体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到了细胞的代谢。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有效提升生命科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5]。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选取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及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给学生们创造一些生活情境,让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例如在讲述植物对水的吸收与利用时,可让学生想一想,为何植物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会出现萎蔫、枯死的现象?为什么被钢钉刺伤,或是被利器割伤,应该立即打抗破伤风抗毒血清?为什么有些伤口要使用透气性好的纱布或创可贴进行包扎?利用生活现象和生活中的常识进行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困难的内容变得简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所以,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选择一些学生很熟悉、很感兴趣的问题,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好的课堂环境中,对生物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感知。与此同时,将生活的课堂情境与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密切地联系起来,将教学任务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持续的交流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时[6],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回想一下平时是怎么喝水的:是要控制饮水,还是要渴了再饮水?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当人们感觉到口渴时,他们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吗?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如果一个人感觉到口渴,那就说明他的身体已经缺水了,这会影响到他的身体机能。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定时定量饮水的习惯,保证体内水循环的正常运转[7]。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关键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与生命理念结合起来的各种生活实例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生物学概念进行解读。使学生对生物学相关概念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逐步形成对生命概念的正确认识。
结语
总之,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它既可以丰富课堂的氛围,又可以促进同学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淑娟.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8(23).
[2]王崇健.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
[3]赵玉梅 & 李晓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9(2).
[4]陈亚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2016 (3).
[5]徐婷.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8.16(2).
[6]张娟娟, & 张亚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教育科技, 2017(6).
[7]张桂梅,周庆萍,黄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6):114-116.
[8]杨妍妮.例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的策略——以“通过激素调节”为例[J].科技资讯,2021,19(06):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