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高中教育领域教育改革的逐步实施,地理教育环境出现了新的形式,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面临创新挑战。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师必须善用信息技术,有效更新知识内容和具体成果。在现代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培养兴趣感,支持深度参与地理过程的学习活动,形成丰富的信息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媒介,特别是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来开发相关的教育软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为适应改革发展趋势,高中地理教师积极践行信息化理念,加强教学创新,在教学中显示出重要意义。第一,要成功完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质量创新发展趋势,促进地理教学质量改革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改善当前高中地理学习环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资源整合、创设情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保持兴趣,全面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功能范围的拓展,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特色的地理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利用网络,搜集并整合课程资源
在深入探究教材内容,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借助网络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系统,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要丰富地理课程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文化探索和反思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地理基础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明确本学科的主要目的。建议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储备,在课程中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规范地理学习行为。比如,在教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到各国有关这方面的科研资料和研究成果。
2.借助多媒体,创建直观地理情境
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应合理开发多媒体教学功能。以多媒体为媒介,收集整理与基础地理相关的教材,并利用课件进行有效整合。直观资源的生动意识和体验,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例如,在教授“交通方式及布局”时,多媒体可以让您为学生建立特定的地理模型,并将其与当地的城市交通布局展示相结合。通过情境观察和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对交通和具体的安置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基础,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未来的城市环境。它提供了特定的思维和认知条件。
3.借助白板技术,进行教学精讲与分析
在信息教育领域,白板技术的教育功能也十分明确,在地理教育方面的效益也十分突出。教师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和分析,有效替代传统的黑板教学。并通过有效接触多媒体课件,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首先通过场景呈现地理知识,然后进行深度分析,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体系更加完整。例如,在教授“山地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山形的具体地理特征,然后以白板技术为载体,分析山形形成的具体原因。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技术的放大镜对具体的地形图和地形图进行综合分析,图像识别可以方便学生加深对山体形成的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4.构建微课视频体系
地理教育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思维建构微观概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地理课本内容有机融合提炼,基础知识通过视频转化与信息化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难易程度合理调整视频的长度,将按照一定教学目标所学的知识设定为短片,并以此为基础改变课堂课堂形式,课堂教学倒置操作,引导学生根据课堂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构建地理内部的逻辑思维,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积极参与地理过程学习。
例如,在教授《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时,教师提取了教科书中表达的关键地理观点,并将在线收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实例制作成视频。利用图像教学,学生可通过影像直观观察、分组交换主观观点,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加深对国家战略发展战略的理解,增强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机地整合微课堂视频,建立资源储备中心。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巩固和内化具体的知识点,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搜索学习资料,确保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5.创建智能化平台
地理学实践领域要充分认识地理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各种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创新地理学的平台和渠道。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平台成为实现远程教育创新的重要参考资料。地理教师必须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教育体系,系统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线完成作业和分发材料,让学生完全自由地探索地理。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主收集与地理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关注地理领域的相关创新活动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6.创新教学评价与交互体系
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地理教师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此,教师应合理构建地理学习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师生之间的地理学习理念交流提供载体支持。通过组建课堂交流群,为学生实现地理学科自学和完成作业提供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其他网络平台搭建互动系统,定期发布相关地理话题。指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探究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建设和提高。
7.构建地理实践操作体系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新地理教学实践体系与实践体系。把 GIS、 DIS等先进的地理软件引入实际系统,让学生在实践中实践,培养创新地理思维。实践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同时使学生适应地理现代化趋势。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和图形处理等综合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地理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载体,可以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为深化地理素质改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为此,地理教师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改革,合理开发和配置多媒体、白板、微课、智能平台、交互系统和操作平台,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保障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观为导向,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学生态度和行为,能直面学生,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发展潜力,帮助他们成长。课堂环境更具创新性,更适合学生学习。该教学法能更加直观的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可以全神贯注的参与其中,进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地理知识是支持学生在优质地理环境中开展地理教育活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浩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114
[2]刘梦男.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197
[3]余根梅,魏国文.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应用[J]高中地理教学参考,2018(22):29-30
[4]许怡蕾.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测绘,2018,41(5):65-66
[5]丁小菊.GIS软件辅助高中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126
[6]冉建,欧阳霏霏,严斌,龚志荣.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31(0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