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导学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专业导学课,是学校开设的、以专业学习指导为目的的课程。按照课程的学习目标划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认知指导、专业情意指导和学习策略指导等三大领域。这不仅是基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的应然要求,更是因为面对全新的专业学习领域,学生迫切需要专业学习上的专门指导和有效引导,以便获得正确的学习认知、积极的学习情意和高效的学习策略。[1]
舒伯(Super,1976)提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个人对工作的投入而流露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所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的情况、当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专业导学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融合基础
(一)专业导学课重形式轻内容,未能很好地解决“我如何去”的困惑。
专业导学课程是专业“第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信息、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具有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突出优势。根据调研,不少学生反映专业导学课的内容偏“高大上”,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解析,不够接地气;专业导学课上完后不知该如何去行动等等的,这其中就有不少涉及到的生涯困惑、决策困难和行动力不足等问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专业导向,导致规划脱离专业,偏离自身专业发展。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但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目前主要还是以学工线的思政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为主,学工线教师本身自己专业不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讲授难免偏于理论本身,和大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授课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重视不够;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方法不明,如何规划不清;规划盲目,短视行为倾向明显;实践环节薄弱,职业环境不熟悉等方面。[3]
综上,专业导学课重点可以帮助大学生理清楚专业是什么,而生涯规划可以在专业导学基础上可以重点帮助大学生解决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你怎么去这三大命题,专业导学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者有着非常紧密联系。
三、专业导学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探析
(一)夯实专业导学课程作为专业“第一课”基础地位,帮助大学生了解专业、明确专业,建立专业认同。
专业导学课程是大一各专业新生了解本专业学习内容及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所学习的第一门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专业培养方案,研究内容、领域及方向,确定未来就业目标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入门及指导课程。但是在学习完课程后,大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疑惑,我知道了本专业是什么,本专业就业领域有哪些,但是我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我的职业目标呢。换言之就是我知道了目标,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以很好地解答并且帮助学生明确了以专业导学为专业认同之后,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行动匹配,进而合理进行生涯规划。
(二)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在明确专业后如何决策、如何行动,进而合理进行生涯规划。
首先,要明确大学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从舒伯的生涯彩虹图,我们可以看到生涯的过程是从出生到死亡,包括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其中大学生生涯发展阶段属于探索期(15-24岁)[4]。这个阶段的主要生涯发展任务是从多种实践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那也就意味着大学四年可以分阶段做好规划,大一大二年级主要任务是生涯认知,也就是了解并且认可生涯理论的基础上,了解专业基本内容和就业方向,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参与多种社会实践。大三年级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基础上,基本确定未来就业规划方向并且开始着手准备,进行生涯探索后定向。大四年级是明确生涯发展方向,考研、考公考编、就业、西部计划等等,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新情况也可以酌情调整。
其次,如何进行科学决策在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经过自我探索和对工作世界探索后,大学生需要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初步的职业抉择,为自己的生涯设立目标,确定大体的发展方向。因此,了解决策风格,掌握计划型的决策方法,非常重要。计划型决策也叫CASVE循环,包括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步骤组成。通过沟通,识别出问题的存在,这一步是决策的开始。通过分析,了解自己和自己可能的选择,对所有信息进行分析,考虑各种可能性。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就是进一步去收集相关信息,确认自己的选择。评估就是从可行性和满意度两方面出发,按照评估结果对所有选择进行排列,得出最终的选择。执行就是根据自己最终计划采取行动。例如,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沟通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则很重要,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通过对现状评估,了解到自己可能的选择:考研、就业、出国等选择;通过综合扩充个人职业前景清单(至少列出至少10个以上可从事的职业)打开视野,在适当压缩到3-5个选项。通过评估,从可行性和满意度出发,可以把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进行加权得出总分;通过执行就是根据选定结果,积极行动。
最后,掌握决策方案为自己生涯发展设立长远和近期目标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是关键。现代管理学之父著名的彼得·德鲁克说过,做事情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强,有清晰的目标比没有清晰目标强。那么决策后有了清晰目标后制定行动计划非常关键,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推荐使用SMART法则。SMART法则即明确-可量化的-可以达到但有挑战性-目标有意义、有价值、并有奖惩的措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可控的。例如学生现在大三,学的是体育,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体育老师。那么运用SMART法则,明确的即我想毕业当年年底之前在杭州钱塘区公办学校有编制的体育老师;可量化的即我每个月至少花28个小时用来复习体育各个专业技能,每周至少花14小时用来复习体育学等理论知识。可以达到但有挑战性即毕业当年的年底之前考取编制体育教师。目标有意义、有价值、并有奖惩的措施即我计划考取体育教师,我需要每周至少花14小时复习,那么我可能就少花时间在刷剧上。可控的即我要在大四年级时候去参加教资考试,争取顺利考取证书。
综上,专业导学课在重点可以帮助大学生理清楚专业是什么后,生涯规划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明确大学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了解科学决策在生涯规则中重要性、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在明确专业信息后,合理有效地进行生涯决策和行动匹配,有效丰富二者内容体系与育人方式,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周红,张相学.分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导学课的课程体系建构——以“学前教育专业导学课”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3(4):1-6
[2] 方焕新,王秋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5
[3] 宁顺花.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五个着力点[J].学术论坛,2020.
[4]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玲美(1988.4--),女,汉族,浙江余姚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目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项目级别:杭州师范大学校级,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导学课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研究 、项目代码:4015B32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