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现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现忠,. 深度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物理学报,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687.
摘要: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效意义。围绕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的研究,首先应从需要研究的缘由入手,结合当前的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现状,结合一些经典且成功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的深度学习与探究型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开展策略进一步阐述。通过文献综述以及案例法相结合的论述方式以期能够使现有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具有高效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深度学习;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687
基金资助:

引言

物理课程包括了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的实验是构成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发展高中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深度学习”为教学主旨,围绕“光的偏振”开展实验教学.本文就如何帮助学生活动体验乐趣,构建有意义的课堂学习过程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研究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缘由

1. 目前高中物理对深度学习与探究型实验教学不重视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1。因此开展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的特殊性,高中物理是大学诸多主干课程的基础,如航空航天专业中涉及的流体力学,经典力学,电磁学等,都与高中物理中的牛顿三大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息息相关,而关乎民生以及重大国防建设的核电项目以及涉核武器建设等,也都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正因为高中物理的重要性,更需要学生从学习兴趣出发,真正能够将高中物理吃透,将浅层的知识学习转化为更深层次的记忆和学习,并能够理解透彻且能做到创新应用。但就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调查可知,仍有部分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对实验教学和深度认知教学理念的不重视2,主要表现为:高中物理的授课内容浅显单一,对学生的授课内容没有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深入剖析,授课方式形式化,单纯追求高中物理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等培养欠缺或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低,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对高中物理的大纲内容理解片面,高中物理的建构以及方法论欠缺等,这些不足使得学生在具体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只停留在表层学习,无法深入对高中物理进行探索和具体实践,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甚至部分学生因为兴趣不足,课程理解不透彻等产生偏科现象,因此在具体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必须将深度学习贯彻到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深度学习和理解,还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路,将深度学习作为课堂的创新教学进行探索和创新,逐渐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教学体系。

2. 部分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认知、实践理念等存在偏差和不足,需要结合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目。在具体高中物理学习中,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以及思维习惯,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等相结合,全面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能够全面清晰地认知。目前,由于地域教育的不均衡性,部分学校的高中学生存在着实验认知、实践理念等偏差,如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实践认知局限或缺失,没有认知到实践对知识深度认知的重要性,动手能力差,对实验的步骤、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等存在不足,甚至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实践过程中,缺乏团队意识和互动意识,团队实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在具体理论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具体概念和公式的背诵,而对概念的构成、公式的推导以及实验数据等筛选总结归纳能力等欠缺,这些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得他们学习只存在浅层表面,不具备创新能力,也难以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物理学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种不足,也促使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必须也有必要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策略

1. 以趣带学,构建探究型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发展的根本,而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长远学习的动力。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具有操作流程复杂,涉及的物理类别多等特点,但同时也可以从多方面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如一些同学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便可以将经典力学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探究型实验应用到这些项目中,让学生在参加项目的同时结合经典力学知识分析球的运行轨迹以及变化的原则,球在发球前、中、后的力学变化,合力对球的速度的影响等,通过这样的一步步探究,既可以挖掘和培养学生对于物理以及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可寓教于乐,在探究式实验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一些数据、物理力学理论知识的比对和应用等,将浅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深度学习,加深他们对高中物理知识理论知识的基础印象。再如高中物理中涉及的许多“变量”与“不变量”等,与哲学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相结合,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等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创新地将其他课程的理论知识作为解释物理学宏观物理现象和微观物理现象的工具,更可以促使他们明白探究型的物理实验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特别是当物理学发展将一些未知转化为已知并应用到具体生产生活中时,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从而进一步让他们由浅层学向深度学,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由理论学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等方式转变,通过这样一步步以趣带学,逐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探究型思维习惯。

2. 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促使探究型实验教学更加多样化

高中物理的探究型实验侧重于探究几个关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得将物理中的未知量通过已知条件求解出来,并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因此探究型实验是高中学习物理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探究型实验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并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记忆并将理论知识内化。在探究型实验过程中,需要结合图、表等物理教学方式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等,不断丰富探究型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在具体实验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实验探究小组,设置几个猜想:“自由落体运动与质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自由落地运动与高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与时间成比例关系”等猜想,然后设置几组实验: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按照相同高度,不同高度的物体同一质量,不同高度的物体不同质量等分别进行相关的自由落体实验,详细记录相关的数据并将数据分别做表进行统计,对比各组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探究验证,并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及位移公式等,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实验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来及推导过程。此外还可通过计算机等将相关数据进行输入,利用动画等技术手段对自由落体过程进行建模,并利用动画等形式将自由落体实验重新复盘,让学生在观看动画时进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高中物理中有关自由落体的猜想以及相关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让他们深度认知高中物理。

3. 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性开展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探究型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中物理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目。高中物理除了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以及基本逻辑之外,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论衍生及发散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等,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例如高中物理中涉及的力学内容中什么是向心力和离心力?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亲自在动手实验中寻找力的基本现象,发展规律以及力的理论构成,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发现过程、公式推演等,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公路转弯为什么要设置成斜坡等进行探究型的实验授课和理论授课。在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教育教学课程,重点突出学生的理性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培养和观察能力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实验频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身实验探究能力,凸显课堂教学实效3。此外还可以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巧妙利用好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和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高中物理探究型实验的难度梯度,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巧妙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将实验中的步骤、原理、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设计出来,提高学生实践中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借助实验数据将实验中的现象和结果进一步上升为理论,并能够使得他们深度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大定律并可以应用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三、通过“演示实验”,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高中生进行物理知识拓展、创新,进而引导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中,想要通过物理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必须要积极开展实验活动,通过实验将实践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架构起一个立体、开放、科学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体系.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能够掌握某一个知识内容,但却并不一定能够将这个知识点转化为具体能力,即“学起来和做出来是两回事”.为了改善这种片面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演示实验”,利用“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案例二 在“光的偏振”教学实验中,我们一般会选择大角度快速转动方式,让学生观察透射光的变化,分辨变亮、变暗.但是,对于检偏器缓慢转动时,学生在观察偏振现象时,会产生困惑.偏振片在转动时,是否有部分角度区间,透射光强度没有变化?或者是变亮还是变暗?为了让学生把握“光的偏振”实验原理,去除干扰因素,强化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科学探究,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首先,去除教室内其他干扰光源,如日光灯、室外光源;其次,从透射光角度入手,当选择检偏器较小角度时,可能对透射光的强度变化带来干扰;最后,从观察视角入手,学生对透射光的比较,往往是通过与记忆强度相对比,而人眼一般只能保留影像0.1~0.4s,随着时间推移,记忆中的影像会逐渐模糊,从而造成对比困难.为此,我们借助于偏振装置,进行透射光动态演示实验,让光线通过偏振片,透射到黑板上,然后,从夹角为零开始,快速转动检偏器,观察实验现象.从学生观察中发现,当夹角变化时,透射光的亮度由亮变暗,再变亮.反问学生,何时最亮?何时最暗?有什么规律?结合学生观察与实验讨论,有学生认为,当两偏振片夹角为0°时,最亮,90°时最暗,从0°到90°,会逐渐变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缓慢转动检偏器,实验现象又会如何?在进行慢速转动时,对光强的变化很难区分,感觉几乎不变.为此,针对学生的疑惑,我们引入四把相同的手电,四组偏振实验器材及偏振片,让学生自主讨论,重新构设“演示实验”.将四把手电放在支架上,相同光源投射到黑板上;利用四组偏振器材,分别按照0°、30°、60°、90°顺序排列.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原来,光波与绳波具有相似性,都能够产生偏振现象.由此,在学生“演示实验”中,让学生从中了解事物变化的本质,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归纳实验规律,把握知识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

总结

总之,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经验、将知识转化为具体能力.在探究“光的偏振”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习、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向荣.指向深度探究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10-15.

「2」刘永珍.普通高中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设计[J].学周刊,2020(19):37-38.

「3」黄妙红.物理教学中如何深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J].试题与研究, 2020(10):114.

本文系聊城市基础教育规划课题“现代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编号:LJ1900102)阶段性成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