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作为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既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到有些许的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既有档案理论层面也有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管理内容层面的,包括管理手段、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等方面的问题。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正式发布,首次明确赋予了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正式为业内普遍运行的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转变为档案单套制管理模式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十四五”期间,档案管理模式将正式进入单套制管理模式,档案收集整理将从“用手”到“用脑”;档案管理将从“有形”到“无形”;档案利用将从“有限”到“无限”。其中的重点是理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管好、用好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档案管理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档案工作人员的价值将进一步升华。
1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1搜索速度快,精准度高
信息化档案管理以电子档案为主要管理模式,期间只需要通过搜索引擎即可完成对档案的精准调用和处理,因而其搜索速度极快,精准度极高。同时,在无纸化的办公模式下,既减少了对纸张的浪费,提高环保性能,也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促进经济与环保和谐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进,在市场导向的刺激之下,各行各业产生的数据如井喷式爆发,传统纸质保存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而虚拟数据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完美契合了发展需求,为经济发展带来环保保障,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1.2节省人力,优化资源配置
海量数据的持续增加扩大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往很多单位为了确保档案管理的时效性,不得不大量聘用专业人才,这样不仅浪费人力资源,也对单位资源配置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档案信息化管理之下,单位只需要聘用有信息化能力与素养的职工来完成相关作业即可,既提高了档案存储和管理质量,也节省了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其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2.1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应加强对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在引进人才方面,优先录用有着较强的专业知识或者有管理经验的人才,能够将其所学的档案学知识运用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管理人员应对计算机技术有着一定的掌握,需要对档案管理中所需的软硬件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防止系统出现问题导致档案丢失。在人员入职后,还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将员工的潜能进行挖掘。
2.2落实工程档案软硬件建设与信息技术研发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新兴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信息化技术对于软硬件的要求,并结合硬件市场调研制定针对性的引进策略。从硬件建设层面来看,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显然会尝试引入各种新兴信息化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就对硬件基础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计算机性能满足要求,同时也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并且还需要结合各种服务器建设方面的需求,针对固态硬盘、机械硬盘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够有效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档案信息传输需求。从软件建设的层面来看,应当避免当前套用通用软件的模式,而是需要主动与相关的科研企业、第三方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尝试定制专业化的软件内容,并针对软件对应的接口、对接内容等进行优化,使得软件能够与工程档案管理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兼容,且相关功能模块能够适应工程档案管理需求。
2.3加强工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必须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如果信息化设备与信息化系统无法兼容,会直接影响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所以,信息化管理必须注重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套专业统一的档案设备,并及时对档案管理系统完善优化,逐步实现档案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标准、规范是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化档案设施设备投入,多渠道、多层次收集档案信息,搭建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适合工程档案的管理系统,形成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2.4坚持专业化提升,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便捷安全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程序琐碎、体系复杂,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这对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基础设备的性能状态、管理技术的先进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2015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将“档案业务人员”提法改为“档案专业人员”,证实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对于档案专业人才培育,除了国家层面应当宏观进行调控和培养外,各地管理部门也应当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专职人员建立拓宽成长空间、稳定待遇增长机制,通过建立“缺什么、补什么”的长期培训制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要通过加强基础性建设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程度,加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力度,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应用,对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监控设备、扫描仪、防火墙、安全审计、UPS等,实行“应买尽买”。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及时发现、修补管理漏洞,预防病毒入侵、黑客攻击,加强电子档案长期保存技术和管理研究,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
结语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全面、长期且具体的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程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安全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工程档案的全方面、动态管理,同时能为企业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以档案信息化建设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晓艳.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电子信息化[J].办公室业务,2017(7):41,43.
[2]许德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2):48-49,102.
[3]金江梅.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兰台内外,2020(16):4-6.
[4]闫丽侠.数字化时代构建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黑龙江科学,2020,11(1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