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分析
张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瑜,. 生活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分析[J]. 生物学报,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100.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化情境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实验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挖掘生活化的生物实验素材、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及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实验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100
基金资助:

一、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起床后,感受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学生们会回答:“阳光。”教师可以继续问:“你们喜欢阳光吗?”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阳光对植物的作用,并引出光合作用这个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生物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容易记忆。

二、 挖掘生活化的生物实验素材,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

(一)设计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设计相应的生活情境,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变异”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医疗常识,设计一个“染色体检查”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染色体是什么吗?”然后简要介绍染色体的基本知识,包括染色体的形态、组成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等。之后,教师可以模拟一个染色体检查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给一个“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也更加容易记忆。同时,生活情境的引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巧妙运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三)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验素材转变为实验内容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验素材转变为实验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1. 提供背景知识

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包括实验所涉及的生物概念、原理和方法等。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植物光合作用中所需的条件和物质等。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兴趣

在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验素材转变为实验内容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并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解“营养物质代谢”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关问题。

3. 提供实验材料

为了将生活中的实验素材转变为实验内容,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各个领域中的物品和设备。例如,在讲解“遗传与变异”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植物种子、培养皿、显微镜等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遗传与变异的实验。

4. 实施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鼓励他们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生态瓶的制作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生态瓶的配方和组成成分,包括水、泥沙、植物、动物等。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观察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情况。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组成要素等相关知识。

5. 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实验。让学生通过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一)注重对教材的挖掘和整合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挖掘和整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讲解“遗传与变异”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可能只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变异类型,而缺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可以介绍一些遗传性疾病的例子,如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疾病的遗传方式和预防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优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教学。

(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教材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学生可能会提出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子和小水缸等实验材料和设备。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和设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实验。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四、 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探讨,强调了将生活化情境应用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化实验素材的挖掘、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实验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未来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生活化情境的融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 彭舒颖.亚太教育,2016(25)

[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思考[J]. 庄伟娥.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3]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J]. 陈旭梅.试题与研究,2023(0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