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郭浩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浩宇,. 浅析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物理进展,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216.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习也逐渐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地摸索、研究新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所以,高中物理学习要主动更新自身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合理运用更丰富、更灵活的学习模式,打造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效物理课堂。鉴于此,本文论述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培养策略,以期能够对高中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物理学习
DOI:10.12721/ccn.2023.157216
基金资助:

当今时代是新知识不断增加、旧知识不断被淘汰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不断出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效能。因此,在学习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对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深入解读,将其较好地体现在物理学习中。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课程案例,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提高高中物理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其一,物理概念方面。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掌握比较扎实,但对有些物理概念掌握得还不够准确。这说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物理概念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其二,思维培养方面。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对学生思维进行发散,积极为学生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其三,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不强,实验数据收集和整理存在短板,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四,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多以讲授考试知识点为主,往往忽略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拓展课堂学习模式,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从课堂学习的视角来看,为了让高中物理学习可以与核心素养更为深入地融合到一起,教师应尝试以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拓展,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相关活动的持续深入,物理教师可以把高中物理课堂打造成一个学生们自由探索物理知识的特定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中进一步感悟物理知识带来的魅力,其内学生物理综合素养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此同时,一个有趣儿的课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其有利于引导高中生更为全面的结合现实生活对物理知识加以应用,其促进了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持续拓展。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根据物理模型对于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们了解力是有哪些因素共同组成的。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更为清晰地结合实验结果感受力的作用,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水平。

(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点的关键能力,同样也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必备能力。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强化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利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实验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学习中,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规划和问题设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给学生发现问题、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无形中促进了核心能力的形成。因此,物理教师把合作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合作和独立探索,在探究中深刻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这为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以采取合作研究的形式,以学习“使用传感器创建简单的自动控制设备”为例。每组分成3—4人一组,分组练习操作。各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组装热敏电阻、光敏电阻、万用表等元器件。有的学生照亮室内自然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另一部分学生记录光敏电阻,负责分析数据,总结光敏电阻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完成探究与合作实验,总结规则。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实验,还可以让有效地理解实验原理,洞察实验现象和对实验的探究能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三)利用微课实施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

实验探究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维度,该素养主要是基于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物理问题和实验课题,由学生作出实验猜想或假设,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获得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等流程检验实验猜想或假设,考验学生交流、实操、获取和处理信息、观察、解释等综合能力。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活动中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泛,教师应该根据实验学习需求,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实验课题、任务,或者是开发物理虚拟仿真实验课件资源,弥补现有实验室条件的缺陷,从而优化学生物理实验探究素养的发展环境。具体学习策略如下:在制作物理实验活动所需的微课件时应该设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实验课程,添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资料,以静态和动态图片为主;第二部分编制实验问题文案,如:物理现象图片反映什么原理?对此你有哪些猜想和假设?如何通过实验检验假设成立与否?第三部分出具实验任务和流程,可以采用数字化流程图的方式,编辑出设计实验方案、改进方案、手动实操、观察做记录、结果讨论等实验步骤,把流程图添加到微课件之内。在物理实验教学正式开展时,教师播放微课件,引导学生根据微课第一、第二部分的现象图和问题,合作共议分析原理,并提出合理的实验假设,继而让学生依照微课第三部分给出的实验任务流程图,分组进行各项物理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在此期间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密切关注、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实验手法,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每步的实验现象、严格做好实验记录。在最后的实验结果讨论阶段,教师重新出示微课片头的生活现象图,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论去解释课件中的现象,着重阐明其中隐含的物理原理和规律,并将结论代入到实验前提出的假设和猜想,通过分析、探讨、论证,明确猜想成立,这样在物理实验微课的科学制作和应用中,学生实验探究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强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根据高中物理的学科学习特点,多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实现综合且全面的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梅玉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0):89—9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